静室寺,也有人叫它松鹤山寺,我大叔说香火非常旺,他小时候与我爷爷去烧过香,但我大叔说不出是佛寺还是道观,从寺名看我想是道教圣地吧。静与松鹤完全可以诠释出一种清静的意蕴,后来找到一本流落民间的《黄原金丹》,才确定这寺就是道教圣地。《黄原金丹》就产自该寺中,现在算孤本了。解放后该寺被拆,我上小学的某些台阶都有松鹤山寺的石条,那些遮蔽风雨的瓦当也来自该寺。我小时候去过松鹤山,两堵长满杂草的墙,几个深陷地里的柱脚石,再就是两棵枇杷树,一棵白心桃,我是吃过其果,涩而酸,满嘴苦味还都记得。
二
平路算是一个小村子,34户人家都姓许,到我这一代,祖上来到平路这个地方已经是第十五代了。一位善心人发起倡议,把族谱修了,一理就理出一堆祖土,那是经时间发酵过的泥巴,仍然活着我的列祖列宗,只有祖土能让一个人的灵魂找到回家的路。
垒土为家,祖土成为瓦当与老墙,成为锅碗瓢盆,成为苦荞与土豆,嫁娶与炊烟。某一些洪水撕开大地,发现无数炭粒与破碎的瓦当,我想那就是祖先生活的真实图景吧,哪一件生活用品离得了祖土啊!祖土有灵,万物才有灵。我是忘不了,小时候不小心手被刀砍破,母亲马上就拿一撮泥巴帮我敷住伤口,要是现在不被笑话才怪呢,可是就是那个时代,就是一把祖土应急。
其实祖上也并非姓许,这还得从三代祖李天栋说起。李天栋娶妻王氏,生三子,为四代祖。长子:李凤鸣,二子李鸣昆,移居大寺乡丰乐村支系。三子:李鸣标,娶妻、史、肖字氏。原洛党乡鹿鸣小村是许家庄园,当时许家人丁不旺,为继承许家的家产,故四代祖李鸣标过继许公应允,改名为:许占魁。生育三子为五代祖。长子许世公,移居到诗礼平路,就是我的直接祖先。现在,平路所有人家都姓许,也许就是不忘许家养育之恩。
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也才会说出从哪里来,这是根。根不能忘啊!
原籍江西省,陇西郡,南京应天府柳树湾板桥街的祖先,明朝末代南夷屡叛,李宗公为参谋到顺宁平夷,居住旧城中巷街,娶妻勐氏。当时勐氏是本地旺族,生二子,长名天栋,次名天植,皆为一时名士。许世公是痒生,许还甲是乡老,许有甲是新爷,许昌华是鲁史镇长,隐约听我大叔说过,我爷爷许昌庆是天主教堂主,一生行善积德,一直到解放后,他都乐善好施,乡邻里口碑不错。
一切都没有文字记载,口传心授,只有站在村头的那棵300多岁的老椿树懂得一些吧。这树我写过无数次,就连患精神分裂症的弟弟也在某一天指着这棵老树节节坏死的大树说:“大哥,大树已经死了,春天对它还有什么意义”?我惊讶于弟弟的表情,木纳得不比一棵节节坏死的大树生动多少,怎么会说出这种比活着的所有枝叶都新鲜的话呢?这是春天,第N次回到老家看弟弟,把拴着他脚的锁链给解了,让他跟着我给父亲上坟,弟弟听话,一路上一言不发,在我给老椿树拍照时他自文自语地说,我终于清楚,诗人不过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另一种形式吧。
大树的部份枝节死了,春风那么多情,终归没能唤起它抽枝发叶,但这棵树还活着,活着就是我们平路的见证。直径2.5米,占地2.5亩,相传是五代祖许世公栽培,那时他在鲁史做个小官,于某个鲁史街天,骑着高头大马的许世公遇见了来自平路卖红薯的少女阿枝,用现代的话叫做一见钟情。少女阿枝无论如何都不肯相信,穿着得体一表人材的许世公会爱上自己,许世公为了让阿枝相信自己的爱,在村头栽下这棵椿树。许多年过去,椿树越长越高,许家人把它当作平安、兴旺、吉祥的心里寄托,同样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