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03-08-27 18:50:18
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这里遗存有丰富的满族民间文化。由于清代对长白山200年的封禁,又由于这里山高林密、人烟稀少,致使满族的遗存文化湮没于林海雪原中,特别是满族的民间美术。
王纯信现已是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他从1982年开始,花了20多年时间,不辞辛苦,深入民间调查挖掘,并潜心研究长白山满族民间美术,最终发现了大量的满族民间剪纸、刺绣与木雕等。
寻·找到民间剪纸的满族作者
今年8月22日,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了这位已退休的老人王纯信。他是通化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省满族剪纸研究会会长,原通化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在王纯信老人的家里,他向记者讲述了发掘发现满族民间剪纸的艰辛过程。
1982年,通化县文化馆举办民间剪纸展览,当时担任县艺术馆副馆长的王纯信,应邀去参加开幕活动。展室内几幅奇特的剪纸,深深地吸引了王纯信。特别是十分罕见的头对头的《龟与蛙》剪纸,剪技奇特,动物身上不打毛,线条粗犷,眼睛是用香火烧出来的。王纯信认为,这不是汉族的剪纸,是满族剪纸吗?百思不得其解,他便在县文化馆的美术干事陪同下寻找到了这位剪纸作者。剪纸作者叫倪友芝,1939年生,是通化县富江人。当王纯信得知倪友芝是满族时,王纯信顿时眼睛一亮,这是满族剪纸!“为什么要剪《龟与蛙》,是什么含义?”倪友芝说:“这是姥姥、妈妈教我剪的,她们在世时,每逢过年时都剪了贴在墙上,被看做是吉祥,其具体含义,就说不清楚了。”
带着许多疑问,王纯信查阅了满族的典志、辞书,终于弄清,这“龟”与“蛙”是满族的图腾。倪友芝的剪纸是典型的满族剪纸作品,是他所发现的第一幅满族剪纸作品。
寻·祭祖挂签的发现引起反响
多种志书中说祭祖的挂签是白色的,上面有满文,但查阅了各地出版的剪纸集,均无记述。王纯信又走访了多位满族老人,他们回忆说,从前祭祖时祖宗板前的挂签是白色或黄色,上面有满文,但剪纸是什么图案,满文为何意均记不得了,因为早就没有这种祭祖活动了。
1985年,王纯信到通化市一吴姓满族人家,见墙上有祖宗板,就询问有关祭祖白挂签之事。这家老太太说,以前年年春节时祭祖,自己刻挂签,是祖宗传下来的样子。几经动员,王纯信请老人找找,是否还有挂签存下来?老人经多方寻找在一个箱子的背后找出一个纸卷,里面包着3张白色的挂签,上面有满文,四周是粗犷的蝶形纹样。老太太说,这是祖宗传下来的样子,反复拓刻,延续下来的。也忘了什么时候藏在箱子后的,算起来有30多年了。王纯信以每幅挂签10元的价格收藏了两张,老太太坚持留一张做底样儿。挂签上面的满文,王纯信请教了北京满文书院的学者,读作“佛尔郭出课”,有“奇”、“瑞”之意,用以称颂祖宗的功德。
满族崇尚白色,认为白色吉祥、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