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  欢迎您  注册会员 | 会员登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社会聚焦: 警惕“中国版”雅科夫列   抓纲治国推动国民经济新   许家印的全国政协常委是   长沙市望城花石村毛主席   恒大歌舞团美女团长歌舞  
网站首页 本站新闻 时政要闻 社会聚焦 港澳台区 中国文协 领导介绍 协会报刊 文艺动态 文化产业 文艺创作 文艺评论
电影电视 书坛画苑 民间文艺 人物专访 会员名录 音乐舞蹈 娱乐视野 收藏展览 国际交流 世界文联 当代作协 网民议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报刊 > 正文

漫谈正字戏

作者: 陈春淮   2013-9-6 来源:世界文艺网 【字体: 我要评论(0)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代中期以后,只剩下老永丰、老双喜、老联福、老梅盛四个班子。尽管只存四个班,但行当仍然齐全,乐队亦不弱。

建国后的变革历程及社会反响

建国初期,海陆丰全面铺开土地改革运动。正字戏赖以生存的广场戏遂告中止。1952年秋,省文化主管部门派专人到海陆丰贯彻中南戏曲会演的精神,强调传统戏曲必须执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后海丰县先组建共和班式正字、西秦、白字剧团。接着陆丰也组建同样的正字戏剧团。通过贯彻改人、改制、改戏的“三改”政策后,招收女演员,建立导演制度,对舞台设施以及腔调、音乐、表演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从而正字戏逐步呈现其改革后的新貌,不但舞台有了电光布景,而且乐队亦由原来7人增加到10多人不等;乐器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二胡、三弦、大三弦、扬琴、琵琶以至黑管和深波,并适当兼用中鼓大鼓,终于克服了以前那种单调板滞的落后状况,特别是逐步增强和丰富了腔调音乐的表现力,使其真正成为演员的灵魂。1954年冬,由著名文武生陈宝寿和著名男花旦蔡十二主演、并经稍加整理的传统折子戏《百日缘》(又叫《槐荫别》),首赴广州参加全省戏曲会演,获得很高的评价;两位主演因演技精湛,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双双荣获特别奖,音乐获集体奖和两个个人奖(当时此剧还被大会选为招待广州文艺界和省府首长的专场演出节目之一)。通过《百》剧的演出,显出剧种深厚底蕴。引起领导和专家的关注。50年代中期后,粤东村镇大部分有了竹篷戏院。正字戏经历了由广场转入戏院演出的转变过程。1956年夏,《百》剧等三个折子戏被省文化主管部门召赴广州,作招待陈毅元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场演出。195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以《百日缘》的书名结集出版正字戏4个折子戏的单行本(其他三个分别是《百花赠剑》、

123456789101112131414页 当前第:10/14
打印此文】 【收藏此文
 
领导活动                          更多>>
时政要闻                          更多>>
文艺评论                          更多>>
民间文艺                          更多>>
文艺动态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 新闻出版总署 国家文化部 中央电视台 新华通讯社 人民日报 世界文艺网
新浪网 国际新闻在线 环球联合网 中国时代网 中国经典网 中国文协网 中国文化新闻网 中国名家网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新闻出版总署 国家文化部 国务院参事室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央电视台 世界文艺网 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 老三届人联谊会 中国炎黄书画院 12580网站目录 中国画学会 国家财政部外国贷款 我们的毛泽东 红色正义网集 新加坡华人网 戴旭新浪博客 左翼作家新浪博客 革命战士新浪博客 刘云峰新浪博客 当代作协新浪博客 世界文艺新浪博客 中国文化新闻报新浪博客 中国城市环境 路透社 英国新闻 法国新闻 透视俄罗斯 俄罗斯新闻 中国公益摄影师 中美文化产业高峰论坛 黄山艺术摄影 安徽艺术摄影 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 东方红 共产主义旗帜 集体经济 毛泽东博览 毛泽东思想 毛主席 中央电视台 长安风雷书画艺术网 菩提树画院 世界文学艺术家联合会 世界文艺网 中国文协网 中国文化新闻网 中国名家网 中国经典网 环球联合网 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 中国当代作家协会 中国文艺家协会 速帮建站公司
网站首页杂志社简介组稿发行处征订启事协会顾问高占祥协会顾问张德广协会顾问刘坚协会执行主席刘云峰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和中国文化新闻报社的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经书面授权。信箱:ciala301@126.com。联系QQ:907322786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ICP备13046230号
建议使用IE8版本以上浏览器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