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庞大的艺术家队伍中,有这样一群民间艺术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长期游离于主流艺术圈之外,但他们从未放弃过对艺术的执着和理想,尽管贫穷、寂寞、默默无闻……据《江苏艺术家》网站总编辑彭水影介绍,南京这样的民间艺术家大多集中在画家村,主要分布在夫子庙、朝天宫、华东文化市场、清凉山、南艺后街等地,保守估计有1000多家艺术家画廊,众多民间艺术家在寂寞与自由中追逐着属于自己的艺术梦想。
生存状态——
收入往往比不上农民工
下午2点钟,朱岐才吃午饭,两个白切馒头和一包方便面,没有一点菜。“一直在写字,饿了才想起吃饭。不过我习惯了,能吃饱就行。”47岁的篆刻人朱岐留着小平头,身穿一件破旧的汗衫,说起话来大大咧咧,和小巷中匆匆走过的普通市民没什么两样。他每天早上8点左右来到清凉山公园画家村工作室,直到下午5点半才回家。“工作室年租金9000多元,我刻章的收入只能支付房租和水电费,也就是说,我的篆刻工作室是‘零收入’,主要收入来源是为人鉴定文物,我有国家文物鉴定估价师证书,但这笔收入也是有限的。不过妻子很支持我,她是公交车驾驶员,家里的日常开销主要靠她。”说起这些,朱岐并不显得沉重。“定居”画家村之前,朱岐是南京某区房产公司的内退人员,工资很微薄。“也许我可以干点赚钱的事情,但是,我实在太迷恋书法和篆刻了,从小就喜欢。有一个时期,篆刻还是我赚外快的重要来源呢。”说到这里朱岐有点得意。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每个星期天,他都背上一个黄书包,在南京大中桥或复成桥上摆个摊子给人刻章。那时候在单位上班的人领工资都需要盖上姓名章,因此姓名章的需求量很大。“我对顾客说,三分钟刻一枚章,超过三分钟就免费。结果呢,笔画再多的姓名章,一般也只要2分半钟就可以完成。那时候我每个月的工资是20多元,而刻章的收入就有三四十元。后来,我又拜了南京篆刻名家秦士蔚先生为师,技艺上提高很快。现在我虽然称不上名家,但自己觉得可以拿出手了。”
与朱岐不同,画家夏硕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内向拘谨。他的画廊位于画家村二楼拐角处,一般情况下很难找到,20平米不到的空间里,杂七杂八堆满了书画作品,大写意山水国画、狂放恣肆的书法,似乎与他的性格并不相符。夏硕去年才来到这个画家村,每月收入1000元左右,勉强糊口。这是一条寂寞的道路,但他坚信“有志者事竟成”。女儿从小喜爱画画,去年考上了宁海中学美术特长生,将来很可能“女承父业”。记者问他,美术这条路是掐尖的,要有多少人的铺垫才能出一个名家,你已经走得很累了,为什么还要让女儿再走这条充满荆棘的路呢?夏硕说,我相信缘分,这个世界,每个人的追求是不一样的,有人爱钱,有人爱名,而有人可能只是想让自己的爱好成为一份工作,就冲这个理由,我支持我的女儿。
画家周光中在这批艺术家中算是“中等收入”,通常来说,他每年能卖出五六万元的画。周光中擅长画山水,兼花鸟走兽,是南京市秦淮区、下关区、白下区等四个画院的画家,出版过两本画集。“不过,在画院兼职是没有工资的。有时候画院会组织一些活动,有企业愿意出钱买我的画,四尺对开的画,价钱1000元左右。但这种活动不常有,主要是一些外地画廊到我工作室来定购一些画。除掉房租等开销,我的收入相当于工地上做泥瓦匠的民工收入吧。”他自嘲说。
理想追求——
精神自由才能安身立命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