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眼中,孔雀,不仅仅是鸟,也是人,是有情世界的芸芸众生。可以说这出戏汇集了杨丽萍40年舞蹈艺术的精粹,是她艺术生涯的人生总结。
和孔雀的不解之缘
杨丽萍跳舞,和父母无关。
“在舞蹈上,我有一点天赋,这是我最好的一门语言吧,我父母是农民,和舞蹈没关系,所以家庭方面没有什么影响。”杨丽萍对记者说。
在大自然里,在村子里耳濡目染,舞蹈,就像是一道光射中了这个坠入凡间的精灵,没有人教她,可是,似乎舞蹈就是她的身体,就是她的灵魂,让她一降临这世上,就注定了要和舞蹈结缘,一辈子不离不弃。她说你只要留意,舞蹈无处不在,就算是追逐野兽的动作,也是舞蹈。
没有电灯,用的是煤油灯,取暖用柴火。家里的生活条件很艰苦,当时正值“文革”,父亲因出身问题害怕挨整,扔下家人一走了之,母亲独自一人拉扯她、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家境实在说不上殷实,但是她并不觉得苦。“不穷啊,我们有田地,吃得很饱啊。”她伸手就可以摘到桃子吃,出门就是一条清澈的河水潺潺流过。她的童年,就在河边,放牛、放马,抬头,是流云飞渡,身边,是树影婆娑,向日葵和她的倒影在清澈见底的溪水中,还有,小鱼从影子中穿梭而过。
美极了。幸福极了。
1971年,她从村寨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转折,她对此的描述却是轻描淡写:“对啊,他们来招生,就录取了。”
到歌舞团后,还没经过任何的训练,第二天,她就上台表演了,随后,她开始了7年“送戏上门”的生活。每一次,至少三个月,演员们背起行囊,徒步行进在原始森林般的村庄之中,和村民同吃同住,有时还帮他们收庄稼,因为在当时,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去为工农兵服务。冒着热气的大象粪便、乱窜的蛇、吸血的蚂蝗威胁着前行……他们走村穿寨,但是收获也是宝贵的,那些少数民族的舞蹈,是遗落在乡间的珍珠,很多人视而不见,而杨丽萍却随手捡拾,成为她一生受用不尽的艺术宝库。
有一次,她就听到一个很美丽的传说,传说的主人公叫孔雀公主,故事里有一个美丽的金湖,金湖里有荷花,还有孔雀栖息的地方。当时,她就问团里的一个老同志:“你能不能带我去找一找这样的地方?”他说他知道。结果,他真的带着她去了,她记得那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湖,湖边有一棵很大的菩提树,上面结了很多菩提果,那里有很多孔雀,孔雀一个接一个地争着开屏,特别美。
她和孔雀,有着不解之缘。有一段时间,她躲在菩提树后仔细观察孔雀的一举一动,它们怎么走路、抖肩、落足,然后将其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