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提琴发音问题
文/李晰
内容摘要:发音是小提琴演奏艺术的灵魂,决定小提琴发音质量的三要素分别是:弓弦接触点、弓速与弓压,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结合具体作品对弓弦接触点要素进行了分析和解释,这也是全文的重点部分;第二部分通过对重音具体演奏方法的分析来论证弓速和弓压二要素对小提琴发音的影响。
关键词:弓弦接触点 弓速 弓压 发音 教师
小提琴是一件极富魅力的乐器,数百年来,世人无不惊叹于它千变万化的色彩和出神入化的表现力。发音在小提琴演奏艺术中,是很难掌握好的,也是最有训练价值的部分。演奏出优美纯净、动人心弦的声音,是每一位小提琴演奏者必须重点训练好的。优美纯净的发音,是揭示作曲家创作意图,表达音乐情感必要的手段之一。纯净优美的发音被认为是小提琴演奏艺术的灵魂.也是评价小提琴演奏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纯净优美的小提琴发音的好坏关键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弓弦接触点、弓速与弓压。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别对以上三要素加以分析解释。
一、 弓弦接触点
1.弓弦接触点应用的基本原则
在演奏强力度和高把位音区旋律及长音时,弓弦接触点要靠近琴码,同时揉弦要求密度快而大,也就是左手运指的反压力的配合,发音才会纯净、明亮,极具穿透能力。例如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中
谱例1
这个乐句是表现并描绘了一个喝醉酒的农民想跳舞又跳不成的形象,要求做到演奏的沉重,作曲家采用了乌克兰民间歌曲特征,影射俄国当时政治不稳定,像个醉汉,东倒西歪的形象。
该片段要求在G弦高把位上以f的力度演奏,此时弓弦接触点必须靠近琴码获得的音色才能扎实、浑厚、饱满。
在演奏强力度时,弓弦接触点要在琴码与指板的中间部位,如果需要可再向上移动至琴码。而遇到弱力度时,尤其是要求在低把位演奏时,弓弦接触点则要靠近指板。要细分应用:可分至以四个接触点,根据乐曲需要而用。例如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中
谱例2
这两句似孩童般天真的问句要求以p的力度短的运弓,歌唱性的发音演奏,此时弓弦接触点就要选择略靠近指板的部位,这样似孩童般天真、单纯、充满渴望的音色才能表现出来。
2.弓弦接触点的混合应用
我们在实际演奏中,往往由于力度、把位、弓法变换频繁,音型、节奏交替迅速以及情感的特殊表现的需要,使得上述原则必须混合起来应用。例如《梁祝》中第1段
谱例3
此段为小快板,旋律活泼,力度中强(mf),把位偏高,这里弓弦接触点的选择就不能按照基本原则进行,而必须根据旋律的起伏做相应的横移。也就是说,旋律开始处,接触点应选择在中间偏向琴码的部位,当把位不断增高,弓子也要相应地向琴码方向移动,而当把位降低时,弓子则要向中间部位横移。
在弓弦接触点需要横移变化的例子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高低把位大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