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好了的。龙川跟许秀芹沉默了好一阵,还是她主动说话打破了僵局。俩人扯草草编芭蒌,无话找话。言谈中才知道她是六七级的初中生,这在当时已算很高的文化水平了。按推理她应该比他大两三岁才对。从她谈话中感觉出她是一个很有才华,很富有修养的女子。她的声音带有一种韵味,听起来令人特别舒服。从这一刻起,他对她便有了好感。
一声鸡叫终止了俩人漫无边际的闲谈。
第二天吃了早饭,龙川和父亲便告辞回家。
分别时,他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丝深情的东西。
回家路上他父亲问他:“怎么样,喜不喜欢那女子?”
龙川说:“她什么都好,就只是人太矮了。”
父亲说:“不背不挑,要那么高干啥子?”
龙川说:“感觉她太成熟了,我在她面前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弟弟。”
父亲笑着说:“你妈比我大三岁,还是我用二架子把她背回来的呢!”
龙川也笑着再次回味父母亲那段传奇姻缘……
龙川父亲十五六岁就当了背老儿,每次往返都要经过他母亲村口那条古老的石板路,老远老远便听到了背老儿们那震动山河的“巴山背二歌”, “巴山背二歌”是在艰苦劳动中产生的,它的历史无疑与背二哥的历史一样悠久。他们在那深山沟、大山里辛勤的劳动,十分艰苦,什么蛇倒退、鬼见愁,走在那种路上只准前行,不准后退,只要后退就可能掉下岩去。而且因为山里的野兽很多,背夫不成群结队就可能被野兽袭击、吃掉。所以很自然的结合成一个背二哥队伍,羊肠小道难行,像原来的米仓古道的栈道,它是前人用錾子打的一个脚印,只能放一只脚在里面走,加上中午肚子又饿了,太阳又热,山上只有那个懒蝉子(知了)在叫唤,什么声音都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精疲力尽的背二哥杵子一打起,几句山歌一吼,大家情绪就来了,“巴山背二歌”就在这种环境下产生。
龙川母亲每天都要会同村里的姐妹们到背二哥们经过的地方扯猪草,便经常目睹背二哥们行走在后山那条千年古道上,这是一条由打石匠们一錾子一錾子敲出来的石板路。那盘醒于悬崖峭壁,断涧丛林之间的青石路上,随时都会传来一阵阵节奏鲜明的打杵声。尔后随着一声吆喝,《巴山背二哥》的优美旋律,就像一支欢乐的百灵鸟,腾空而起,在密林中飞翔,在山谷间回旋,在溪流里激荡……
青龙山黑水河,我是巴山背二哥,
太阳送我上巴山,月亮陪我过巴河,
打一杵来唱支歌,人家说我好快乐,
何曾有过快乐处,背子重了难爬坡。
在附近劳动的山民马上便跟过路的背二哥们对上歌:
高高的大巴山,
离天只有三尺三,
要想翻越巴山顶,
只有背二哥的铁脚杆。
背上千斤翻巴山,
铁打腰杆都压弯,
打双赤脚路难走,
七十二道脚不干。
龙川的父亲体格健壮,力大无穷,据说能背二百多斤桐油翻秦岭到潼关。而且还能唱一口好山歌,背二哥队伍里的山歌都是他领唱。他若看到那些扯猪草、割牛草的漂亮女孩儿,便亮起嗓子吼起含有挑逗性的巴山民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