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动荡的学海生涯。
接下来的两天里,娘为董轩缝缝补补,洗洗浆浆,准备行装。董轩这会感觉到,娘比半年多前自己第一次离家时,想开得多了。娘没有过多的痛哭,只是默默地流着眼泪,忙着手中的活计。“儿子有儿子的生活,儿子有儿子的世界。”她似乎清楚了。待到一切准备停当,娘把行囊交到自己手上的时候,董轩一阵心酸,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竟忍不住簌簌掉下泪来。这时,娘反倒走过来,给他擦干眼泪,安慰他说:“儿呀——不哭,你放心走吧!娘不拦你。”
谁知,听了这话,董轩却哭得更厉害了。娘的眼泪,这下也终于忍不住了。娘俩顿时抱成一团,都哭成了泪人了。
“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感人一幕,又在今天上演。
养育之恩,骨肉之情。在瞬间汇成一股澎湃的急流,在娘俩心中碰撞、流淌。
到了京城,董轩暂时寄居在表叔家中。一段朝夕相处,叔侄各自把秘密袒露,原来彼此都是共产党员。这真是亲情加同志。关系更进一层。表叔对董轩不仅关怀备至,而且信任有加。经常让他充当组织联络员,奔走于同志之间,传递消息;有时,同志们来表叔家开会活动,董轩就在门口望风放哨,以防不测。无论在感情上,还是在工作配合上,这爷俩都是一拍即合,十分默契。
根据表叔的建议,无论从董轩个人前途,还是党的地下工作,出于长远计,董轩都要报考北京大学。党在白区上层知识界,安插人员,积蓄力量,是深谋远虑,是有战略意义之举。深明革命大义的董轩,听表叔这么一说,自然知道这事不同凡响的份量和意义。尽管,开始信心不足,有点胆怯。这毕竟是挑战中国最高学府呀!到后来,很快就全身心投入到迎考准备之中。他把表叔家有关中国文学的书能看的都看了。他决定报考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专业。
在这过程中,表叔给他讲解、提示最多的,是要吃准北京大学的办学精神,找准自己的专业定位。自蔡元培主持北大校务以来,就形成了北大特有的,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和自由学府的办学特色。北大,以此享誉海内外。所以北大选拔人才是不拘一格,什么通才、专才、怪才、偏才,观点各异,对错不论,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都收罗其中。这给董轩很大启发。他从小就是一个悟性很高,一点就通的人。一旦认准方向,他很快就找到感觉,进入角色,成功的机率和把握就很大了。
果然一到考场,看到发下来的作文试题是:《自传》(限1500字以上,用白话文)。董轩会心一笑,知道自己该如何发挥优势,表现特色。他相信就凭自己非凡的经历,就足以打动考官,高人一筹了。当然,他更清醒地知道,参加共产党组织及活动的事,是万万不能写到考卷上的。
就这样,靠表叔的指点,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他如愿以偿,考上了北大中国文学专业,而且还是本科。
这年深秋,董轩走进了北大红楼,开始了他为期四年的大学生涯。在国运衰微,命途多舛,前程渺茫的关口,埋头读书,或许对他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起码,目前也只好这样。至于其它,那都只能审时度势,顺乎潮流,不可强求了。毕竟这是处在一个“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时代大环境之中啊!
中国文化界有句老话,叫做“国家不兴,诗家兴。”这话是说,往往在国家艰危破败的时候,文学却异常的繁荣、兴旺和发达。这其中的堂奥,实在耐人寻味。1928年前后的中国文学,就呈现出这样难得的发展状况。社会越是黑暗,精神界就越是活跃,文学的百花园,就越是姹紫嫣红,争奇斗妍。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