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的毕业学员。
吴寿祺是醴陵市八步桥乡人,17岁投师学艺制作日用粗瓷,1906年春入学堂学习陶画,同年11月毕业分配进入瓷业公司。1907,1908年(光绪三十三,三十四年)间,这批瓷业学堂陶画班的毕业生们,用各种金属氧化物制成高火性的瓷用釉下颜料,创造出了醴陵釉下五彩瓷。
五彩瓷,其实不是指五种颜色,而是色彩繁多,色泽浓艳,五彩缤纷的意思。醴陵的釉下五彩,后来收集到不同色相的釉下色料达到114个。技艺之高明,可以从获得这些博览会的奖项中看到;1909年,武汉劝业奖进会一等金奖,1910年,南京南洋劝业会一等金奖,意大利博览会最优奖。其中,最著名的属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被誉为“国酒”的贵州茅台酒。被称为“巴拿马瓶”的那个扁豆双禽瓶,后来成为醴陵的代表作。
当时,离学堂不远的姜湾渌水码头,曾因为这些瓶子,热闹非凡。1911年4月6日《时报》文章《湘省瓷业进行始末记》描叙,“风潮所布,举国若狂,各埠商贩来醴贩运瓷器者络绎不绝”。
然而,到1913年,湖南瓷业公司“因亏累甚巨精简人员”,吴寿祺受聘到了同城的普利瓷厂。之后醴陵大水,北兵犯湘,日军犯醴,即使最终等到日本投降,本地的瓷艺学校办学依然困难,吴寿祺只得回乡种田。瓷业学堂在这一时期也几度易名;1910年改名湖南瓷业艺徒学堂;1915年,学堂停办,改设省立乙等窑业所;1917年,改为湖南窑业试验场,次年三月停办。制瓷技师,教瓷的学校,都在大时代中孤苦飘零。
再次出现生机到了1955年。醴陵陶瓷研究所成立,研究所的技术员林家湖三顾茅庐,请得年近七十的吴寿祺出山,又在当时的体制下,动员所有的绘画技术人员每人每月节省五毛钱,一起凑齐三十五元补助吴寿祺,并瞒着老人,说是单位发给的工资。用这种特别的方式,釉下五彩技术通过培训艺徒和举办业余训练班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后来包括邓文科大师在内的几位醴陵瓷工艺美术大师,都是从这儿成长起来的。
此后恢复的醴陵瓷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迎来了鼎盛时期。醴陵釉下五彩瓷曾先后多次承担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生产生活用瓷;为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工人体育馆和人民大会堂以及钓鱼台国宾馆,联合国大厦,毛主席纪念堂等处提供用瓷和国家礼品瓷。从那时开始,醴陵釉下五彩瓷被叫为“国瓷”。“那时候景德镇有个口号,叫做“七十年代学醴陵,八十年代赶醴陵”,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百分之七十的制瓷厂家管技术的副厂长都出自我们醴陵“。瓷业学堂现在变为了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该校党委书记王鹤高深情地说。
六年前。(醴陵建设西路和姜湾街相交的街心)
2003年,位于姜湾神农殿的湖南省轻工技校(1958年成立时叫做醴陵瓷器公司技术学校,1985年改名),因为城市建设,迁移至解放路狮子坡,原址是现在的建设西路和姜湾街相交的街心,熊希龄104年前创立的湖南官立瓷业学堂,自此完全没了痕迹,“学校在介绍校史时,甚至把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的那一段直接删掉了。
为此,年过八旬邓文科大师为了传承发展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他特别将自己的传承基地设在当年培养了他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并认定在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任教培养釉下五彩瓷人才的朱占平、李华军、傅德毛、黎建凯四位为他的嫡传弟子,在基地进行传承工作。
了解了这段历史,总算给自己的那份惊奇有了一个交代。其实我们去采访的目的是听说在2009年的5月湖南省张春贤书记出访俄罗斯语与西欧,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