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路走。一个很难的抉择,让陈树斌自己挑选。
经过几个不眠之夜,陈树斌想:搬厂,虽然不污染政府了,但产品质量问题却依然不能解决,也还会污染醴陵其他地方的环境。
为了彻底弄清楚用液化气烧窑的问题,陈树斌多次到江西景德镇考察,并亲自带去产品进行试烧,确认可以后,才花八千块钱请了个师傅回来。而且来了个背水一战,把原来的窑子全拆了,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改革拼搏精神,坚定的要把“CQY高效节能梭式窑在电瓷生产中的应用”这一技术成功地应用到自己的厂里。
他接手当上厂长,已经过去了八九年的时间。虽然厂子在第二年就扭亏为盈,但是要上一项新的技术,所面临的资金问题,依然还是比较严峻。
中国人有一句俗语,叫做长痛不如短痛。拿到陈树斌厂里来说,就是与其让自己的产品长年没有长进,不能打入欧美市场,而长年苟延残喘于低端,不如痛痛快快来一场革新,忍住暂时之痛,使自己彻底的脱胎换骨,走上一条康庄大道。
景德镇的师傅来了,大家都寄予了厚望,令陈树斌没有想到的是困难也接踵而来。
首先给他当头一棒的是试制工作不顺利。试制工作开始了,烧了一窑烧二窑,二窑不行再烧三窑,烧到第五窑的时候,那师傅慌了手脚,怎么烧,都烧不出理想的效果。
当初,陈树斌请他的时候可是说好了的,在厂里要带出三到四个徒弟,并且要让徒弟充分掌握了液化气烧制电瓷的技术他才能离开。而师傅也知道,这烧一窑试制品,陈树斌就要花去一万多元钱的,而现在已经烧了五窑了,也就是说,已经有五万多块钱打了水漂。
而正当陈树斌为试制工作伤神时,厂里又谗言四起。许多工人和管理人员,开始私下里议论纷纷,说陈树斌现在没搞头了,厂子要让他搞垮了,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他自己偏偏标新立异去搞,烧电瓷怎么能用液化气去烧呢?而且,液化气的成本比煤贵多了,这么干,划得来吗?
这时候,陈树斌也听到了这些议论,但他并没有多说话,也不让试制工作停下来。他一头扎进厂里,日夜守在车间,和这位师傅及其他技术人员一起,分析情况、查找问题、研究资料,而且还鼓励师傅,不要有什么顾虑,要他大胆开拓创新。
而试制的时间也一晃就过去了一个月,在烧第十窑的时候,问题终于找到了,终于攻破技术难关,掌握了本厂配方烧成工艺的特性,理想的产品终于出窑了,大家都喜笑开颜。这以后烧成质量都达到了98%以上,综合成本比原来下降15%以上,而且产品外观大大优于原来煤烧工艺。
陈树斌花十多万元攻克的这一难关,开辟了醴陵电瓷业和环保事业新局面。
二十世纪初醴陵人发明的釉下五彩瓷,虽然早就成了醴陵一个支柱产业,养活了百万醴陵人民,为醴陵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但也给醴陵的天空,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烟尘。在环保事业越来越被重视的二十世纪末,醴陵那些大大小小、高高矮矮、密密麻麻直插蓝天的瓷厂烟囱,成为了制约醴陵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瓶颈。
而往年,为了减少污染,环保局向企业推荐的,都是消烟除尘法,往往花十多万元购置的设备,用不了几天就成了摆设,烟尘照样污染天空,这不是企业不愿意为减少污染承担社会责任,而是没有找到经济实惠、行之有效的方法。
陈树斌攻克的用液化气烧电瓷技术既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产品价格竞争能力,又提高了产品质量,还可以还醴陵一片蔚蓝的天空。可以说,这一技术对于醴陵瓷业和环保事业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年这一技术获得了湖南省环保系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也让醴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