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无极限
陈树斌并没有想到,他接手醴陵市高压电瓷厂,会给醴陵的电瓷业,带来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和一场技术飞跃。
(一)挑大梁 向国际市场求发展
醴陵市高压电瓷厂坐落在醴陵市中心,是一家拥有几十年历史的集体老厂。1989年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许多集体企业因适应不了转型阶段而倒闭。而此时这个厂子也和醴陵市许多集体厂一样,已是千疮百孔,岌岌可危,退休人员比在职职工还多,负担沉重,负债累累。陈树斌正是这个时候挑起了高压电瓷厂的大梁。
此前,陈树斌一直是该厂的技术副厂长,只管技术,不负责管理,没有任何管理经验,而在那改革开放后的转型时期,大家对于企业如何发展都处于茫然状态,要管理好这个厂子更是难上加难。陈树斌一接手,深感担子沉重,但是他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自己既然肩负了这一使命,就一定要千方百计让厂子活起来。要改变厂子的现状,必须有所改进有所突破。
陈树斌毕竟是做技术出身的,能看到自己厂子的不足,关键是产品档次不高。当时所做的出口产品都是低压产品,大多是出口到一些并不比中国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产品技术含量低,价格也不高,相当于卖泥巴。所以只有依靠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出口高压电瓷系列产品、占领国际市场来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第一要务。此后的日子里,他就凭着搞技术工作的一股干劲、一股钻劲,始终坚持把开发出口高压电瓷新产品作为重点来抓。国外市场对电瓷产品的性能、尺寸公差、制造精度、外表光亮度要求严格,特别是孟塞尔灰釉系列,这些技术难题都没有难倒陈树斌,他夜以继日的试制新的泥釉配方、改进新的成型方法,新产品一个接一个开发成功,这样也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使企业求得了生存,走出了困境,也尝到了甜头。1993年“高压电瓷出口系列产品”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但是产品的外观质量始终不能让外商满意,而关键是采用煤烧窑的工艺是不可能烧制出外表美观的产品。
(二)敢闯敢试 求改革
几十年前,醴陵的城区面积还不大,厂子就建在县城边上,但到了九十年代,城区扩大,高高的烟囱就矗立在了城区中心,高压电瓷厂就在县政府的对面。烟囱里的滚滚浓烟,被风一吹,就到了县政府的办公室里,让政府工作人员苦不堪言。而除了政府工作人员,老百姓也是最大的受害群体,到处都是怨声一片,高压电瓷厂的滚滚浓烟到了必须治理的时候了。
199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江西景德镇已经不使用匣钵和煤烧窑,而是用液化气烧窑,既没有这种滚滚浓烟,烧出来的瓷器表面光滑,质量也相当不错。
得到这个消息,陈树斌眼前一亮。本厂生产的出口高压电瓷,不就是因为煤烧窑的局限,而一直不能打入欧美市场吗?如果也能改成液化气烧瓷,用这四两拨千斤的办法,不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么?
但是没过多久,他的心情又沉重起来。电瓷不是日用瓷,日用瓷很薄,而电瓷却相当厚实,他同时也听说如果用液化气烧电瓷,肯定烧不透,且性能不能达标。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要不然搬厂,要不然进行技术攻关,没有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