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牛伢子到书画评论家
——蒋力馀印象
作者:刘万能
今年6月21日,在首都京西宾馆会议厅,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协主席张海的书艺研讨会正隆重举行,与会的媒体和嘉宾有200余人,有20多位专家发言。一位带桃江口音的先生登上讲坛,侃侃而谈,畅论张海书艺的创新精神。限时20分钟的演讲完毕,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位先生就是我们桃江大栗港的蒋力馀。
力馀是我同窗,我们读书时按《沙家浜》的唱词戏称为“老蒋”,从青春年少一直叫到五十出头。他出身清寒,少年时也曾是个“看牛伢子”。1977年恢复高考,入益阳师专中文系,后毕业于湖南教育学院中文系。在桃江一职高、进修学校、桃江一中、县政协工作了十多年。1993年秋调入湘潭大学附属中学,曾任湘大附中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现为湘大附中高级教师。力馀是一位优秀的中学教师。他以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亲和的态度使学生心折。他的教学风格是知识发散,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课堂语言简洁、流畅、清晰、生动,知识的深度、广度、密度达到有机的统一。无论在桃江还是在湘潭,他的教学都深受学生好评。学生反映,听蒋老师授课,如在知识的长河中漫游,有如沐春风、如饮清泉的美感。他指导的学生不仅高考成绩优异,还在地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30余次,发表文章30余篇。
作为中学教师,要想从事较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是甚为艰难的。力馀利用“三余”时间从事研究、写作。在桃江工作时就开始发表论文,教学和科研互补,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宽。他读书勤奋,曾系统地背过《离骚》《唐诗三百首》《唐宋词选》《古文观止》等古文名篇,这为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参加工作之后,教学之馀,手不释卷,于佛道美学、《周易》美学、诗歌美学用功颇深。进入湘大附中后,受知于姜书阁、羊春秋等学界山斗,学业日进,在《文学遗产》《求索》《南京师大学报》、台湾《国文天地》、韩国《东方汉文学》等刊物发表古典文学论文30余篇,其中台湾2篇,韩国7篇。韩国庆北大学金周汉教授两次邀请他访韩,因故未能成行。
中国工笔学学会会长林凡先生以诗书画三绝蜚声海外,力馀是研究林凡的专家,撰写林凡专论10篇。其中《林凡艺术孤吹的禅境》《林凡“意工”说探微》均是万字长文,获得了中央美院专家的良好评价。他撰写了《林凡艺术档案》(15万字),为林凡整理《孤吹集》《罗浮梦》(诗集)《走进林凡》《林凡的两行诗——楹联稿选》。2000年以来,力馀与林凡先生的交往日密,在林老的引导下,开始涉足书画美学,从文学、哲学、美学的高度审视书画艺术,撰写书画评论。2003年至今,在《世界艺术》《中国艺术大观》《美术报》《中国书法》《书法导报》《湘潭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书画评论25篇,他的书学论文得到张海先生的高度肯定,成了国内知名度颇高的书画评论家,被湘大艺术学院聘为兼职教授。
力馀古道热肠,笃于友情,他与海内外的名流方家有广泛的交往。周艾若(周扬长子)、周俊杰、西中文等大师级的艺术评论家成了忘年之交。他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有书信联系,与蒋经国的唯一在世之子、现任国民党副主席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