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为什么《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的节目,这足以说明电视新闻节目是传播面最广、受众最多、关注率最高的节目形态。面对权威不可动摇的中央电视台,以及齐头并进的省级电视台,如果城市电视台对新闻节目媚俗化、娱乐化不加以重视,势必给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城市台带来更大的伤害。
1.对媒体公信力的挑衅。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而一些媚俗化、娱乐化的情节使得真实性往往被忽略了。甚至有些媒体为了抓新闻眼、兴奋点,“抢”受众,在有些事实还没有调查清楚时就急于将新闻发布出去,而等到真相大白时,受众才明白此前的报道居然是媒体的“猜测加愚弄”。久而久之,受众就会对媒体产生怀疑,当媒体报道新闻时,受众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这个报道是真的吗”?
2.削弱媒体的竞争实力。
比如:几年前,某两家电视台同时报道了一则农民工眺楼事件,一家电视台在报道中把跳楼人和围观者刻画得惟妙惟肖,主持人语气也是调侃的、奚落的。而另一家电视台则对跳楼者跳楼的原因立即展开了调查,并派出多组记者,立足于解决问题,走访了民工,采访了有关部门,不仅促成了这位民工问题的解决,还将拖欠民工工资这一普遍性问题的严重性提了出来,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由于报道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受众最终选择那种,这也是媒体竞争的结果。
3.受众的不断流失。
对于媒体来说,受众的不断流失就意味着自己生产的产品消费者越来越不买账了。媒体受众的流失是建立在前两点的基础上的。虽然有些媒体不断地对受众以媚俗化和娱乐化的报道方式进行“轰炸”来提高收视率,但受众的免疫力也在不断增强,一旦受众对有些媒体产生了怀疑,认为它不能代表党和人民的声音,受众就会自觉地选择一些权威的媒体。
如何修正新闻中的媚俗化和娱乐化?
1.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闻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作为社会主义媒体,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这个“祸福论”其实就是为我们的舆论导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科学界定“低俗”概念,旗帜鲜明地划清“低俗”与大众文化、与“三贴近”的界限。
2.对电视新闻节目严格把关,坚持平衡的原则。
新闻工作者和媒体作为“守门人”应对受众负责,严把质量关,坚持平衡的原则。新闻报道并不是因为有了娱乐化才有可视性、趣味性、大众性,不能本末倒置。适度的娱乐化只是增加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和趣味性的一个手段而已,不应该因此低俗化、庸俗化,漠视新闻的本质和社会效应。更不能把一条新闻夸大其词,不问真实性只求震撼力,或者是为了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专门挖掘别人的隐私,这都违背了新闻的本质与价值。
3.新闻工作者和媒体应坚守职业道德,肩负起治理媚俗化和娱乐化的责任。
对于新闻来说,真实是生命,也是不可突破的防线,而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电视新闻工作者重要的责任。电视新闻工作者要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坚守媒体道德底线。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和媚俗化,确保电视新闻从党和政府工作的大局出发,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泛娱乐化、媚俗化进行改正。
电视新闻节目不可媚俗化、娱乐化。无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城市电视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不能单纯地理解为街头巷尾的小事,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