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曲牌名只有
[山坡羊]、[香柳娘]、[锁南枝]等八、九支。正音曲虽亦属曲牌体,但句式结构不象昆腔那样严紧,比较自由一些,行家称“滚唱(即在曲牌中间加进一些可以抒发感情或其它与叙述内容有密切联系的事件)。这一唱腔形式,对深挖人物内心世界产生了重要作用。这类腔调的净角代表性剧目有《古城会》、《打朝遇友》、《斩曹二》、《焦赞打猜》等,其中《古》剧有音乐击乐创造的号角声、战鼓声和马嘶声渲染古战场悲壮、凄厉的气氛,显得气魄宏大;在表演上有关羽遭张飞痛骂后,用哭刀来抒发其遭委屈的愤懑心情的唱做,颇有造型美,且又古朴、豪放,还有”斩蔡“时独特、质朴的开打等等。“生旦戏”的代表性剧目有《槐荫别》(又叫《百日缘》)、《百花赠剑》、《罗帕记》等;其中《槐》剧有载歌载舞的细致唱做和抒情动听的唱腔音乐,特别是舞蹈性极强的生旦追赶表演和旦角的“上天”舞蹈,以及《百》剧通过极其细致的嗅酒味表演来深挖人物内心世界……等等。也是脍炙人口。
上述两类唱腔剧目的表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粗细结合,粗戏细演,细戏在激情或紧张的场面就得加大形体动作的幅度和力度,以避免显得太瘟而影响剧情发展。而乐器组合和锣鼓点两者却毫无共同之处,彼此泾渭分明。
武戏剧目有“大传戏”、“小传戏”、“本头”和“锦出”之分。“大传戏”是反映历史重大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连台本戏,如三国、隋唐、杨家将等;“小传戏”是反映古代局部社会斗争故事的连台本戏,如《粉妆楼》、《五美缘》等;“本头”是指故事离奇曲折富有传奇色彩,演出时间只有五六个钟头左右,如《杜建忠》、《金叶菊》(旧本)等;“锦出”是故事比较单一集中,演出时间只有三个钟头左右,如《拷打王卞》、《张春郎削发》等。这四类提纲戏均用大锣大鼓和大唢呐吹打牌子伴奏。“大传戏”特别是三国戏的场面多是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这类提纲戏一演,台上台下一片热气腾腾,颇富节日气氛。民谚有“澎湃(丰盛)猪肉鱼,闹热鼓首(大唢呐)戏”。因此在所有的传统剧目中,三国戏就最具代表性,其在民间的影响亦最大,历代亦出了不少扮演三国人物而名闻遐迩的名伶,甚至还有“活吕布”、“活张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