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多个。
先说文戏部分。文戏有“四大苦戏”、“四大喜戏”、“四大弓马戏”(统称“十二真本戏”)和“三十六单头”的称谓。据老艺人说,被列入这些称谓的剧目均是代表性剧目。这些代表性剧目几乎都是唱正音曲(艺人叫“大板曲”,是一种杂以弋阳、青阳、四平的腔调)和昆腔(艺人叫“牌子”),属杂调等的剧目很少或极少。故正音曲和昆腔便成了正字戏的主要腔调。如属“四大苦戏”的《琵琶记》、《葵花记》、《白兔记》、《荆钗记》是纯唱正音曲的;属“四大喜戏”的《三元记》、《五桂记》、《月华园》、《满床笏》,除《三》剧纯唱正音曲外,其余三个均是曲、昆混合;属“四大弓马戏”的《铁弓缘》、《千里驹》、《义忠烈》、《铁冠图》(有说是《马陵道》)则都是曲、昆混合剧目。这种或单一声腔、或两种声腔在同一剧目不同场次出现的情况,在“三十六单头”和其它唱腔剧目中均有出现。如属“三十六单头”的《罗帕记》和《鹦鹉记》等是纯唱正音曲的,《翠屏山》、《武松杀嫂》等是纯唱昆的,《绿袍记》、《朱买臣》等是曲、昆混合的,《贵妃醉酒》、《昭君和番》是纯唱杂调的;连被专家视为“活化石”剧目的《目连救母》(曲)和属北杂剧的《马陵道》(曲、昆)、《五台会兄》(昆),也是这种或单声腔或两种声腔兼有的情况。
2005年无宵,日本的中国戏曲专家田仲一成在海丰看戏,据说他发觉海陆丰保存有明代的东西而颇感惊奇。要是他能看到正字戏还保存有元代的北杂剧,一定会更惊奇。
在腔调方面,上面已说过,正音曲和昆腔是正字戏的主要腔调。前几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的昆曲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位。可见其非常珍贵。正字戏保存一批昆腔(包括曲、昆混合)剧目,曲牌计有[山坡羊]、[锦缠道]、[太师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