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月,惠风和畅,茂林修竹下清流激湍,环境恬静宜人。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邀约一群名流高士,列坐于兰亭的溪边临流泛觞,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即兴赋诗,拾句不成则罚酒三杯。
这本是古已有之的风俗。每年三月三日,在水滨举行祓祭仪式,用香薰草蘸水洒身感受春意,为求消灾除凶,称修禊或曲水。后来时兴在水上放置酒杯,杯流停其前,当即取饮,以为嬉乐,称“流觞曲水”,也作“流杯曲水”,南朝《荆楚岁时记》有载:“三月三日,土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当然,民间不是人人会赋诗,而王羲之等人岂可错过赋诗助兴的机会?此次兰亭雅集,42位名士成诗37首,汇篇成集,公推召集人王羲之写序文,于是有了文采斐然的《兰亭集序》,其墨宝更成为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有“天下第一行草”美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家,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园林。
绍兴城区西南十余公里,有兰渚山,山麓,春秋末期越王勾践种兰于此,亭亦以兰名,故兰亭非王羲之所处朝代始有,只因为《兰亭集序》才著于天下。
兰亭幽篁夹道,清流碧沼,在潮翳闷热的季节亦颇觉清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方鹅池,池旁,是一座式样别致的石质三角形鹅池碑亭,亭中镌有“鹅池”二字的碑石。王羲之爱鹅、养鹅、书鹅,传说他刚写完“鹅”字欲书“池”字,忽闻圣旨到,逐搁笔迎旨,其子王献之乘机提笔续写“池”字,两字虽风格相近,但“鹅”瘦“池”肥,成为中国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