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面看戏,一面和华罗庚交谈。在毛主席谈到新中国需要造就大批科学人才的时候,拜托他倾力培养的时候,华罗庚心潮起伏、热泪盈眶。
出生于1910年的华罗庚比毛泽东小17岁,但是,他们同样成长于中国强烈呼唤“德先生”和“塞先生”(民主与科学)的大变革时代,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救国方式;过去,蒋介石在庐山采取单独会见、封官许愿的方式,没有能够留住华罗庚,华罗庚摆脱蒋介石和白色恐怖去了美国搞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能够断然从美国回归祖国投身“为人民服务”大业,外电评论他正是冲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格魅力回来的。
这次见面和交谈,对华罗庚触动颇深。他牢记毛主席的话,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从清华大学抽身,亲手创建了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并亲任所长,继而又担任了中科院计算中心主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教学系统主任,发现并培养了陈景润、王元、陆启铿、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卓越人才,这些人现在已是院士、教授了,有的成了国际知名科学家。
他在开拓性领域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同时,还按照毛主席“为我们多培养出些好学生出来”的指示,主动把目光转向学生数学苗子的选拔、培养上。他是在我国中学生中进行数学竞赛活动的热心创始人、组织者与参与者。50年代北京的历次数学竞赛活动,他都参与组织,从出试题,到监考,到改试卷都亲自参加,他多次到外地去推动这一工作。特别是在竞赛前,他亲自给学生做报告,作为动员。文革开始后,华罗庚又毫无保留地帮助全社会培养生产一线的“人才”。直到1985年逝世前,他还呼吁:“在我国,一定要形成一种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风尚,一定要培养和造就大批真才实学的人。”
如今,上世纪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