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1940年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并在40年代就出版了诗集。抗战胜利后,随文艺工作团华北联合大学文学院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土改、支前等群众工作。1947年参加青沧战役,立功受奖。1949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戏剧工作者协会理事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理事,在中央戏剧学校创作室工作。后任《剧本》月刊、《诗刊》编委,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1997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先后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部长。贺老的诗可分为两类:一是抒情短诗。这类作品一般是表现他对某些事物的感受,感情真挚,意境清新,民歌和古诗韵味浓厚,如《回延安》、《桂林山水》、《三门峡》、《梳妆台》等。二是长篇政治抒情诗。主要表现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如《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峰之歌》、《中国的十月》等。他的政治抒情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成就突出。
贺老的诗是时代的颂歌。他总是以敏锐的目光去抓取时代的最重大的事件、最主要的生活内容,而不去吟唱那些与人民无关的眼泪和悲伤。《回延安》表现了延安的巨大变化,赞颂了延安的历史功绩,指明“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的意义;《雷锋之歌》挖掘出雷锋精神的时代内含;《十月颂歌》是新中国十周岁的礼赞。贺老的诗通过想象、夸张、幻想等手法,将建立于革命理想基础上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得十分突出。并注意吸收民歌和古诗的营养,又不排斥外国诗歌的影响,如“信天游”体与“楼梯式”就被诗人以熟练的笔法熔铸为一体。他的主要作品有歌剧《白毛女》(与丁毅合作);秧歌剧《栽树》、《秦洛正》;诗集《朝阳花开》、《乡村之夜》、《并没有冬天》、《放歌集》、《贺敬之诗选》;长诗《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抒情短诗《回延安》、《放声歌唱》等。
在我们中国文坛,贺老可说是大师、泰斗级的人物,可是在我们普通人的眼里,却是一位慈眉善目、平易近人的良师益友。尽管贺老年事已高,但他对待同事或朋友还是满腔热情。这次魏老去世,贺老不仅亲自去魏老家悼念,且表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