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感情。魏巍读了王学忠的诗,深深被这些诗作打动。这些纯朴的诗句,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特殊的艺术技巧,但它用最直率的语言,披露了下岗工人的无奈,痛苦和愤懑。如《被遗弃的日子》中写道的:
一群下岗兄弟
犹如断了线的风筝
聚一起
抱头叹气唉声
这刻不知下刻的命
绝望是心头的鞭影
若囚笼的雄师
向着天空悲鸣
火燃烧于胸
血淌在黄昏、黎明
有无眼泪皆无用
国家主人的称谓
已是遥远的梦
读着这些诗句,魏巍心中既高兴又难过。一个对人民充满感情的作家,他的心始终在和人民一起跳动,感受着人民的痛苦,思考着人民的命运。而现实生活中的两极分化,国有企业工人的命运让他一直痛心。高兴的是现在他终于听到了生活中这种真实诉说:难过的是,这种诉说带给他的灼伤的痛苦,他心中体会到下岗工人生活的艰难。魏巍给王学忠写信热情鼓励说:“《挑战命运》这部诗集相当真实地描写了众多下岗工人的悲惨命运及底层人民的生活。”“不论你是否认识到,我都认为,你为他们说了话,为工人阶级说了话。我应当感谢你!感谢你!但我觉得这些话说得还不够,还要大说特说下去!说得更加理直气壮,要撼动人心,气壮山河!”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王学忠的又一部诗集《雄性石》准备出版,魏巍高兴地为这部诗集写了序《一个工人阶级诗人的崛起》。这个序言中的一句话道出了魏巍为什么对王学忠的诗倾注了这样多的关注和热情!很多评论文章中,称王学忠为“平民诗人”,但魏巍认为“‘平民诗人’这个说法不如‘工人阶级诗人’这个称谓好。因为平民阶级涵盖很广,意识形态也很含混,不象工人阶级具有自己的意识形态。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就集中表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
而诗人的诗作,“说明诗人已经意识到工人阶级的力量所在”。“作者已经是自觉地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在大声发言了。”正是这个阶级,魏巍认为“只有他们是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伟大阶级。”
坚定的毛泽东思想的捍卫者
——《话说毛泽东》
一九九二年,毛岸青、邵华主编《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约请魏巍写了一本以编入丛书中。魏巍为此写了《话说毛泽东》一书。
象所有跟随毛主席革命一辈子的老同志一样,魏巍对毛主席极为崇敬。他的一生的革命经历告诉他,是毛主席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毛主席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毛主席是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的骄傲和光荣,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
然而即使是伟大的人物,也会有这样那样的人来诋毁他。毛泽东去世后,国内外一些势力掀起“非毛化”的恶浪,一些人“反毛”反得起劲,借着各种机会“批毛”。这一切让对毛泽东有着深厚感情的魏巍极为愤怒。他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对那些诋毁毛泽东的言论甚为敏感。他就象一个卫兵一样,对几个“反毛”干将的言论特别关注。魏巍在《话说毛泽东》一书中,将胸中积郁的愤懑之气一吐为快,“我从许多事实中觉察到,敌对营垒中的人,有时比我们自己的人看得还清楚。比如那个方励之吧,他在讲话中从来没有忘记‘批毛’,他说:“一定要彻底批判毛泽东思想才能改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