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也就是说我们将来要成大事业,从小必须勤学苦练,包括劳动锻炼。以上是我父亲对我的言教,至于身教的事例就更多了。
有一次,我父亲看见街道边有个小乞丐,骨瘦似柴,腹大如鼓,正在捡地上的残饭吃。我父亲顿生怜悯之心,问其姓名及情况,得知姓陈名贤木,现年十三岁,西塘村人,因父母双亡,出来流浪。我父亲把他收养在家为之治病,甚至把自己吃的补品桂圆干也分给他吃。大概经过三年,陈贤木身体恢复健壮,乃去黄塘找他的姐姐,后来他进赘于下曾后房村一个农民家中,参加土改,当了下曾乡的党支部书记。因感念我父亲的恩情,和我家经常来往。
至于公益事业,如前所述,他募捐在洛阳四方修建几个路亭。又到泉州买茶丸,雇人烧开水在路亭设奉茶,免费供大暑天过往行人解渴。他又创建洛阳小公园。洛阳之北,有仕旦亭山,山上苍松翠柏,奇花异草,风景幽美,到山顶俯览洛阳江,潮水往来,渔舟荡漾,天下闻名的洛阳桥,横卧江中,山明水秀,景色宜人。以山腰一巨石为屋顶,建筑小庙,内供土地神。丙戍年,我父亲邀王道来等集资,开山修道,小庙四周,环以围墙,山门上雕了“扃云鐍月”四个字,并献植各种名花,十分美丽,时称为“洛阳小公园”,供里人游憩之需。我父亲死后,公园随之荒废,到甲戍年间,有里人集资于原址忆旧重建。
我父亲还把洛阳街的孤儿及贫苦子女,如许志忠等20多人,集中在昭惠庙,请师傅教他们编制竹篮、粪箕、竹笠等家具。解放后,随着合作化高潮,成立为洛阳竹器社,当时的孤儿现在都已成家立业生子传孙了,每提起此事,就对我父亲感激赞颂不已。
我感受最深的是年终分米。旧社会穷人吃的是薯渣糊,过年除夕要能吃一顿白米,真是莫大幸福。所以我父亲每到年关前几天,向洛阳街几户热心公益事业的商家,募来上万斤大米,一包一百斤,堆叠如山。到年终那一天,来自三乡五里的穷苦人有几千个,叫他们集中在礼拜堂的围墙内,我负责分发领米单,每人一张。我父亲特制一个八尺见方的大木盆,还做一个可装二斤米的铜斗,先把米倒进大木盆。要领米的人排队,一个一个凭单领米,欢天喜地地回家。距我父亲去世到现在已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