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去我的体温并不升高,反而慢慢地一天天降低了。从此,我对涂去病医师非常钦佩,对中医也感到兴趣,认为我长大了要能做一名中医师,也会受人家尊敬。我晚年自学中医的时候,才知道黄芪建中汤能治神经衰弱,虚烦不宁,难怪吃了会见效。后来我整编《幼学中医歌诀》,把这首方歌收入于下集: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枣姜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痛服之瘥。
参芪当归可选入,建脾补气起沉疴。
又有一次,我身染疟疾,发冷时盖上三四条棉被,还是冷得上牙打下牙,浑身发抖,北方叫“打摆子”的病,发热时身如火灸,头痛欲裂。但几小时后,汗出热退,恢复如常人,只觉疲乏,隔一二天又发作,不胜其苦。当时还没有特效的办法,我父亲又为我出了个怪点子,他买来一条鲈鱼做汤,煮一碗饭,叫我吃饱,到附近古井亭观音寺找和尚下棋。我真的这样做了,虽然同样又冷又热,但我咬紧牙关,聚精会神全身心投入把棋下好,却把疾病顶过来。后来是否有吃药我忘了,但现在想起来,这种精神胜利法对疾病却有些帮助,当然还是对病下药好,因这事对我印象深,所以把它记下来。
在小学期间,我觉得和私塾有两点不同:一是国文、历史,教师和校长有时开会给我们讲国内外时事,如讲“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我国,全国军民浴血抗战;又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生在世,就应胸怀大志,爱国爱民,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作栋梁。跳出了私塾“孔孟之道”为主及读死书的圈子。我开始认识了读书的目的,它不是只学几个字记狗肉帐,而是学了一门本事,如国文、算术、历史、地理、常识、体育、音乐、图画……等。将来好为国家为人民服务。
二是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有乡下的,有本街的,也有外地的,同在一起,讲述各人不同的生活情况,互相交流,大开眼界。从而结识了许多同学,和我最要好的要算黄寿国和王清彩,我们三个人效桃园之行。结为异姓兄弟。
黄寿国比我大三岁,生得身体健壮,面儿略圆,笑的时候和他父亲一样,双眼皮眯成一条弯线。性格豁达稳重,碰到什么困难的事,他都能泰然处之。
王清彩比我大一岁,生得五官清秀,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