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这位老朋友写了信,托《解放军画报》转交。从此以后,他们双方书信往来不断。魏巍还把《东方》赠送给他。
一九八七年,马玉祥从内蒙古科尔泌草原来到北京,在西山魏巍的家里,两个阔别多年的老战友相聚了。魏巍握着马玉祥手说:“三十六年前,我们在朝鲜,山坡上那次见面,你脚上穿着一双胶鞋。那年我三十一岁,你才二十岁,那时我说你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现在你还不老哇!”魏巍在家里热情招待马玉祥,并相约来年鲜花盛开的季节,在科尔泌草原相会。
第二年,魏巍与刘秋华如约来到内蒙马玉祥家中看望。他为自己有这样淳朴的战友而欣慰和自豪。魏巍送给马玉祥一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史》,并在扉页上写道:“你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在朝鲜战场,魏巍曾采访过一个年轻的文化教员,这就是戴笃伯。在《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一文中,作者记述了这个二十四岁的年轻人勇敢战斗,救助伤员的英雄事迹。
一九六五年,魏巍访越回国,一天他在街头散步,偶然在报栏里的报纸上看到了戴笃伯的名字,再仔细一看,果然就是他时时怀念的战友。看着这篇《羊城晚报》报道戴笃伯的通讯,魏巍双泪长流。他立刻给戴笃伯写了封信:“十五年来,我时常怀念你。尤其是我在校阅记述你的事迹的那篇旧作的时候,或是在人们提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想到你,我总是想:‘戴笃伯同志现在在那里?他现在怎么样了?他还在继续前进吗?’戴笃伯接到魏巍的信,立即回信给魏巍同志。这两封信登载在一九六六年一月三十一日人民日报第六版,同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播发了这两封信,在全国引起广泛反响。
原来戴笃伯在一九五二年十月的反击战中,勇敢杀敌,身负重伤,虽然经过救治,他左眼失明,右眼只有0.1光感,全身残存弹片13处。后来他获得一级战斗英雄奖章。回国后,他不住荣军医院,申请参加地方工作。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生活与工作的种种困难,以身残志坚的革命精神,做出突出成绩。
一九七八年,戴笃伯作为湖南省的代表来参加全国财贸会议。魏巍到他下榻的招待所看他。两个朝鲜战场上的战友,二十多年后相聚,他们怀着喜悦倾心长谈。了解到戴笃伯二十七年来的生活工作,魏巍又一次被深深感动。他以翔实生动材料写了九千字的报告文学《风雨路上》。
二OO四年,在一个网站召开的座谈会上,魏巍认识了下岗工人诗人王学忠。王学忠是河南安阳的下岗工人,原在国营企业工作。下岗后,为维持生计,以摆地摊卖鞋为生。他作为一个国营企业工人,下岗失业前后生活中的鲜明对比,让他感到十分痛苦,他把这些痛苦形诸文字写了大量的诗歌,深刻描述了生活中的反差。
如他的诗作《被遗弃的日子》、《又遇秋风》、《真的,那不是泪》,真实地描写了下岗工人的生活和感情。魏巍读了王学忠的诗,深深被这些诗作打动。这些纯朴的诗句,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特殊的艺术技巧,但它用最直率的语言,披露了下岗工人的无奈,痛苦和愤懑。如《被遗弃的日子》中写道的:
一群下岗兄弟
犹如断了线的风筝
聚一起
抱头叹气唉声
这刻不知下刻的命
绝望是心头的鞭影
若囚笼的雄师
向着天空悲鸣
火燃烧于胸
血淌在黄昏、黎明
有无眼泪皆无用
国家主人的称谓
已是遥远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