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学会,出编了《濂溪学研究》,创办了濂溪学研究通讯,元公故里道县开始修复濂溪祠、元公书院、濂溪故居。
周忠智现正广结族缘,遍访族老,穷究深探,为筹办濂溪杂志而奔走呼号。该杂志旨在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濂溪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民族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鼓与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去年10月,他专程约见了周恩来的侄子周华瑞族兄来祁东晤谈,为弘扬先祖理论可谓用心良苦,殚精竭虑。
到目前为止,周忠智足迹已踏遍全国10多个省市,访问了族人望老100多人,撰写成有影响的濂溪研究论文三篇,并广为奔走呼吁成立濂溪学会。
对濂溪的研究,既是对祖公的景仰,更是对国学的传承。中国哲学的发展,濂溪是一座高峰,开创了别有洞天的哲学境界。
一生学用为报国 矢志不移
周忠智是这样的一个人,自小怀有报国忧民之心。
2001年春节,他自撰的一对春联曰:学应经世致用,业该兴国强民。
他的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在他更早的日记本里即有体现。在周忠智简陋的书房里,他从四壁图书柜中翻出他那已经发黄的20多年前的笔记本,其中有这样的话:“你是人类的一分子,你的一切属于人类。无论何时何地,都应想着全人类,为人类生活。”也是在这段时期内,他励心励志,将这一段话用毛笔字写好,贴在自己的书房里醒目的位置,时时激励自已,不断奋发向上,做对国家、民族有用之人。
周忠智的思想,有两种情结索绕:一是报国,一是忧民。这是一种大情怀,大忧患,大抱负。全不是一般人的斤斤计较,金钱利益。然而要追寻这种思想的形成萌芽,却要追溯到他的少年儿童时代。周忠智可以说是一个不幸的孩子。作为一个出生在穷山沟的贫苦农民的孩子,他吃尽了生活的苦头,受够了社会上一些人的歧视与白眼,备尝了生存的艰辛。即使这样,却并没有阻碍他对知识的追求,对美好的憧憬。少年儿童时期,他比同龄孩子早熟,也生活得更艰难,但周忠智谈到往事,却坦然一笑,说这是上天赐与他的宝贵财富:“从这一点来讲,我比同龄人拥有更多,也更幸运。苦难与艰辛,只要挺过来了,就是一种财富。物质财富可能唾手可得,而这种精神财富却是上天独有的恩赐。”
对知识的追求,贯穿着周忠智人生日日夜夜。对知识的追求,是周忠智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目标的重要手段。大凡成大事业者,没有知识,是万万不可能的。周忠智创立五步自学法,学习古今中外哲学思想,博览天文地理各类学说,钻研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占据了周忠智每天的大部分时间。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作为一名远居小县城的普通公民,却时刻在心怀祖国,关注天下大事,纵论时事政治,似乎有点不合群,但是,这种爱国爱民、忧国忧民之情,应该是每个匹夫的职责。早就有炎黄子孙喊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壮语,却在周忠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一介草民,心忧天下。这样的大情怀,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是应该让人肃然起敬的。
周忠智的学习,不仅是从古今中外的经典典籍中学,他还从社会、从游历中学。名山大川,自然万物,是另一种师长,另一种学习。人是万物的精灵,万物自有万物的精魂。人与自然万物,是有相灵通的地方。没有这种感悟,是不谐和的。
作为一个华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