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的万里长征,早已作为举世罕见的人间奇迹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永垂史册。凝集着一代中华优秀儿女崇高情操的长征精神,也将不断注入我们民族的当今与未来。带领红军健儿创造这一奇迹的舵手是毛泽东,指引这一转折胜利实现的思想指南是毛泽东军事思想。
1927年,当南昌起义的枪声划破旧中国的茫茫夜空时,怎样才能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东方大国里和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条件下,将革命战争领向胜利彼岸,还是个巨大的历史课题。土地革命战争十年火与血的奋斗,共产党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别的做法都失败了,唯有“山沟”里的毛泽东以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的伟大创造气魄,率先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成功地结合起来,辟出通往胜利之途。从进军罗霄山脉中段到写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开创了中国革命战争首先向广大农村发展,逐步包围城市并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奠立了建设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各项根本原则;从井冈山时期的游击战争“十六字诀”到指挥中央苏区前三次反“围剿”取得辉煌胜利,形成了红军作战的全部基本原则。这样,至1931年秋,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卓越的军事实践与军事理论,回答了正确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必须解决的三个根本问题,即走什么道路、如何建军和怎样作战。这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步形成。但是,直到长征以前,毛泽东的军事主张主要是在他所领导的那一块根据地局部内起作用。中国革命战争的科学指导理论问题,在全党全军范围远未解决。在党中央居于统治地位、支配革命战争全局的,仍是照搬外国经验、唯“国际指示”是从的教条主义军事路线。毛泽东创立的建军、作战原则,连同他在红军中的指挥权,不久就被这条路线排斥、剥夺。战争的检验是无情的,由此而造成的结果,是1933年至1934年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大失败,全国各根据地力量丧失90以上,中国革命战争的命运危在旦夕。全国各支主力红军的万里长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迫仓促实行的另求生路之举。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生死关头,是毛泽东和他的高超军事思想挽救了中国革命。通观长征全过程,党和红军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一是如何求生存,二是如何求发展。求生存,必须战胜三种意义上的敌人:首先是国民党军队重兵集团的围追堵截,再就是难以想象的严酷自然条件和张国焘个人野心造成的全党全军分裂危险。其中,长征前期的生存境况尤为险恶。敌数十万大军层层封锁,步步紧逼,而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笨拙指挥不仅不能使红军脱险,反而导向绝境。痛中思痛,党和红军从血的教训中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在两条截然不同的军事路线之间作出了历史性选择。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重大问题上,头一次独立自主地作出的结论。表达的方式,就是1935年1月党中央政治局的遵义会议。毛泽东在发言中对错误军事路线的系统批判和提出的各项军事主张,成为会议决议的基础。在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等多数同志的拥护下,毛泽东成为中央最高决策层的实际核心。随着遵义会议实现了中国革命战争全局统帅核心与指导理论上的根本性改变,长征形势全然改观,狂澜奇迹般地得挽。四渡赤水,兵临贵阳,虚指昆明,巧渡金沙,毛泽东以一连串中外战争艺术史上罕见的大手笔,指挥红军以指东击西、形南实北的高度灵活动作,呼啸驰骋于黔桂川滇的万水千山之间。待到蒋介石统帅部终于如梦初醒时,数万红军早已安然脱险,逶迤北去了。至此,保存中国革命战争火种的问题基本解决。长征中、后期,红军指战员所以能以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毅力爬雪山,过草地,克服沿途重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