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丰溪陂上有一对天然奇石——石锣与石鼓。有诗记之:“石横城外净如洗,鼓架溪间鸣声扬;每逢初一和十五,锣鼓喧天震天地”。据上史实,笔者在采访过程中得到桥梁设计师黄树彬先生的鼎力支持,对石锣和石鼓进行石体实地勘测,准确地推算出这对奇石的大小:石锣的直径为7.8米、高是6米,表面积为81平方米;石鼓的直径是8米、高是5.6米,表面积为 72平方米。潺潺的丰溪水从石锣和石鼓身边流淌而过,清澈见底,溪底游鱼清晰可见,水面碧波荡漾、波光粼粼;石锣和石鼓的石形整体呈圆柱体形,石锣与石鼓两者形影不离,它们之间相距11米。伴随石锣和石鼓的身边,还有一个石钟表面积为20平方米;一对石钹的表面积分别为24平方米和8.4平方米;一个石铙的表面积为17.3平方米;这些巨石的群体构成了一组天然的打击乐器形的奇石佳景,分外壮观。其规模之大在国内外首屈一指,令人赞叹不绝!有诗记之:“石锣横河中,石鼓架溪间;翠竹映锣鼓,石佛稳居中,锣鼓喧天响,万民祭石公”,据《龙岩县志》记载:相传公元六百余年前,明朝初期有一位活神仙陈祯佛,龙岩县陈陂村人,少时家贫寄居东肖社张西陵家,饭牛孽息。有一天,陈祯放牧群牛路过石锣鼓沿河路丰溪畔时,众水牛见水齐奔下河欲饮溪水,陈祯施法术,用小石子击中石锣和石鼓,石锣和石鼓即时发出震耳欲聋的锣鼓声,群牛闻声受惊急奔回石鼓路,被陈祯赶上莲花山峦放牧。据历代传说:经陈祯佛点石成仙后,每当阴历初一、十五天将亮时,石锣与石鼓会咚咚作响,音量由小至大,以至锣声、鼓声震天动地。石锣石鼓会响之事轰动整个龙岩城,龙岩市民纷纷前往观看会响的石锣和石鼓,到场观看的人群,无论男女老少任意往石锣面或石鼓面上只要扔中一个小石子,石锣或石鼓就会发出悦耳动听的响声,倘若众人齐向石锣、石鼓扔石子,石锣和石鼓响声齐鸣,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其声远扬,流传至今,而犹不衰也!令人浮想联翩,乐在其中……后因有位“月婆”到此一尝,锣鼓声煞时停息,此后,石锣和石鼓就再也不响了……
作者杜鸿芝 世界文艺杂志社驻地记者 联系电话:15960325388
当地群众纷纷要求政府妥善保护千年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