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曾家拥有大量的田亩和城中半数以上的商铺。曾家大院建于清朝同治年间,是曾家四兄弟所建。老大曾关棠觉得家族几代以来没有一个人在朝中为官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于是他花钱在县衙里捐了一个管理钱粮入库的“司马”小吏来做,为的是光宗耀祖。人们就把曾家大院叫做“司马府第”。他的妻子王葆贞女士具有进步思想,她积极倡导妇女解放运动。为了让兴安的妇女能上学读书,她拿出自己的嫁妆,卖点了一百多担的田租,在县里办起了“葆贞女校”。女校于1920年正式开学。王葆贞女士自己担任校长,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开启了女子进学校受教育的先河。
⒒百米浮雕
我们眼前看到的是水街百米浮雕[1],该浮雕由中央艺术学院袁运莆教授和他的两个儿子袁佐、袁嘉设计而成。袁老和我们桂林很有缘分,在1997年香港回归是,曾在桂林七星公园设计建造了全国最长的花岗岩壁画——华夏之光广场!而次水街的再次修复有幸邀请到袁老,该浮雕壁画长一百米,主要反映灵渠修建的整个过程。
该浮雕的开篇展示秦始皇未统一中国前的一些文化成就。这里为什么说秦王当时未统一中国呢?答案就在浮雕中,在古代对帝王将相的坐骑都有严格规定,帝王为了显其九五之尊的身份,坐骑一般为五匹马拉的车;而诸侯只能乘坐四匹马拉的车;旁边我们能看到一些与秦代早期文化相关的浮雕,如一些配在腰间的的饰物;秦王统一度量行的一个代表物——秤砣;古代的乐器——编钟,编钟以战国时期才楚国的变种最为出名。在马车的右后方是秦代最宏伟的皇宫——阿房宫,该工程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没有建成就被项羽一把火给烧掉了,而这把火足足烧了一个月,可见工程量之大。
秦始皇为了实现统一全国的伟绩。于公元前214年,50万大军发兵岭南地区。一方面由于军中将士大多来自北方,水土不服;百越地区各族顽强抵抗,中原地区的粮草没有办法及时运抵到岭南地区。因此,此次发兵受阻。为了解决粮草的补给,秦始皇让史禄率10万大军修筑灵渠,沟通南北水系。岭南地区的地区山多平原少,广西地形呈现出八山一水一分田;要开凿一条
渠道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可想工程量甚大。10万大军奋战了三年,在右边我们看到的对灵渠南渠修建有功的张、刘、李三位将军,在三位将军身后是成千上万修建灵渠的民工,这里的三位将军也代表着单指三人,而是三个大姓,在修建整个灵渠总共有7万军民为之付出生命。
自灵渠修建通航后,中原地区的粮草源源不断的从水路运抵达岭南地区,不出一年,秦军就拿下百越,统一中国。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对留下军队的管理,秦始皇设立兵符,调动军队的信物,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浮雕中的黑色像老虎形状的兵符,也称虎符。将兵符一分为二,将军手持一半,另一半在帝王手中;只有两块兵符和在一起才能调动军队。
在秦军旁边我们看到的是一些秦代的兵器,有弩、盾、箭、戈等。其中在戈上还有刻有制造兵器的地方、时间及何人制造。
在百米浮雕后,有一条腾飞的龙身,这就是三次出来作怪拱坏秦堤被飞来石镇压的妖怪猪婆龙。
近年来,随着兴安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兴起,来自国内外的大量游客纷至沓来,大家在欣赏大自然鬼斧神工杰作的同时,更是争相饱览这一举世罕见的人工奇观——兴安灵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