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集》一书是崔致远归国一两年后整理出来而进呈新罗国王的集子。它包括旅居中国期间所写的诗文与函牍,共二十卷。这本书在李朝纯祖三十四年(一八三四年)用铜活字印出,首度问世。不过,清道光七年(一八二七年),潘德畬所编在上海出版的「海山仙馆丛书」中,已把它收录在内。中、韩文两版,都有洪奭周与另一名臣徐有两人所写的序文。一九三〇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推出《丛书集成.初编》时,又据「海山仙馆丛书」本排印,汇集三册,广为发行。二〇〇〇年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李圣爱的《桂苑笔耕集校勘》,二〇〇七年北京中华书局也出版了党银平的《桂苑笔耕集校注》,可见台海两岸学术界对它的重视。
朝鲜半岛上的人自称「东人」,国家则曰「东国」,意味着他们在中国的东边。他们最早的诗集,乃十四世纪崔瀣编辑的《东人之文》三辑,现存二辑。除了崔致远一人外,其余被收录的大多是十二世纪以后的作品。现代韩国学术界尊称崔致远为「东国」的「文宗」与文学的「开山祖」,不无道理。
《全唐诗》附加的《逸卷》,日本人毛河世宁所辑,收录崔致远《衮州留献李员外》七绝一首。诗云:「芙蓉零落秋池雨,杨柳萧疏晓岸风。神思只劳书卷上,年光任过酒杯中。」「书卷」与「酒杯」并列,正是唐代诗人生活与生命的写照。
韩国出版的《东诗精选》集子,又录崔致远佚诗五首。其中《题伽山读书堂》一诗,曰:「狂奔迭石吼重峦,人语难分咫尺间。常恐是非声到耳,故教流水尽笼山。」伽山是他的「修行」之地。当一个人领悟到是非盈耳,人言可畏,乃达「故教流水尽笼山」的境界,禅意十足矣!
从上面两首短诗看来,我们可以说这位韩国「诗宗」,似乎兼有中国「诗仙」与「诗僧」的遗风了。
传奇一生成民间故事
韩国小说传奇集《太平通载》,收有长达二千六百多字的《崔致远》神怪故事。它的内容,述当年崔致远前往溧水任职时,途中巧遇女主角张八娘和张九娘姐妹,三人「幽灵」神会,以诗唱酬。这种故事里穿插着大量诗词的体裁,已成为韩国传奇小说的一个特征。另一方面,这篇《崔致远》作品,已被公认为韩国传奇小说的嚆矢,也是民间传说《崔孤云传》的滥觞。如此说来,崔致远不但是韩国汉诗的先驱者,而且成为民间故事的主人翁了。
韩国学者李家源在他的《朝鲜文学史》(一九九五年汉城太学社出版;沈定昌、李俊竹中译本,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二〇〇五年出版)一书上说:「新罗在统一三国后,属于俗文学的乡歌成为主流,因而汉文学的初步确立在新罗末期才显现风貌……与此同时,罗末的宾贡诸子依靠汉文学迅速登上了当时的世界舞台——中国文坛,一面作为中国的旗手活跃在文坛上,同时起到了开创高丽早期文学的作用……尤其是崔致远,他是朝鲜汉文学界的开山祖,朝鲜汉文学也正是在他之时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这一段话,实有助于我们了解崔致远在韩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