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回忆录都充分体现了作家“永远为民主和自由写作”的创作态度。
略萨是拉丁美洲结构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全部作品,特别是长篇,都力争在缜密研究的基础上,以多层次、多角度的叙事手法,多方面、多系统反映现实,体现了作家“总体小说”的叙事追求——“我主张创作总体小说,即雄心勃勃地从现实的一切方面、一切表现上来反映它”。因此,略萨从来都不回避拉丁美洲纷繁芜杂、矛盾重重的现实,正如秘鲁青年小说家塞西奥·加拉尔萨所言,“没有秘鲁就没有略萨。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国家,略萨成功地利用了这一点”。加拉尔萨还认为略萨90%的作品都表达了他对秘鲁的关注,表达了他身为秘鲁人的苦痛。事实上,在略萨的笔下,读者阅尽秘鲁的山山水水——安第斯、亚马逊、利马的繁华与混乱……他的作品几乎涉及了困扰秘鲁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全部问题——独裁、民粹主义、土著民族状况、经济依赖、发展不平衡……
正是由于作品内容与现实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作家勇于直面现实的态度和反抗强权的斗争精神,或者基于阿根廷评论家阿亚拉所谓“高雅文学实质与令人眼花缭乱的通俗文学样式完美结合,以及必不可少的自传文学实践”,抑或罗莎·蒙特罗所谓略萨在混乱中重现秩序、从废墟中创造的现实的强大叙事能力,正如电影评论家卡洛斯·博耶罗所言,很少有作家能像略萨一样既能赢得评论界的赞誉,又能拥有如此广大的读者群。自第一部小说《城市与狗》出版以来,他一直是西班牙语文坛“畅销书”作家的常青树。
略萨的新作《凯尔特之梦》下月上市
略萨将于2010年11月3日推出的新作《凯尔特之梦》(El sue?觡o del celta)又是一部带有强烈现实意义的作品。小说取材于爱尔兰独立运动领导人罗杰·凯斯门特爵士(1864—1916)的真实经历。罗杰·凯斯门特是北爱尔兰人,曾任职于英国驻刚果(当时为比利时殖民地)领事馆。20世纪初,他关于刚果人民与亚马逊土著居民悲惨生存状态的报道曾震惊西方世界,是欧洲殖民罪恶的最早揭露者之一。同时,罗杰·凯斯门特也积极投身爱尔兰独立运动。1916年,因策划、参与爱尔兰复活节起义,罗杰·凯斯门特被英国政府处以死刑。从目前披露的“刚果”一章来看,《凯尔特之梦》风格洗练、凝重、有力,既延续了略萨结构严谨、构思精巧的特征,又继承了19世纪伟大现实主义作品的庄严风格,应该是一部值得读者期待的作品。
10月,北半球丰饶的收获季节,南十字星下则万物复苏,又是一年春来早。在秋光春色交错之时,新一届诺贝尔奖获奖者名单的出炉总会激起或激赏、或抨击,或欲言又止的涟漪。然而喧嚣过后,文学作品终究要回归文学标准的判断。因为任何奖项,即便堂皇如诺贝尔文学奖,也不过是锦上添花之美,都抵不上读者的口碑与时光的评判。作为普通读者,我们屏息静气等待的不是12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盛大的颁奖礼,而是11月3日这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日子。那一天,略萨的新作《凯尔特之梦》正式上架,50万册小说将走向它未来的读者并接受检验。真正优秀的作品不需要奖项作为妆点,真正的褒奖来自一代代读者阅读不辍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