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汇报 中国青年在毛主义中寻找理想
http://www.wlaap.com 世界文艺
德国之声日前转载《法兰克福星期日汇报》文章,题为《中国青年在毛主义中寻找理想》,编译:王羊。文章摘编如下:
在毛泽东的故乡湖南韶山,《法兰克福星期日汇报》记者不仅看到年轻人在毛的塑像前行礼如仪,也发现中国青年正在寻求新的理想和方向,其中一些人又开始热衷于毛的学说:
“毛的时代,世界井然有序。是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这样认为,还很难说,但他们中的很多人显然在寻找方向。改革后出生、称作80后90后的一代人被贬为自私、追求消费、宠坏的一代。但三十年的社会变化也给他们留下了许多问题,一些人重新感到社会主义理想具有吸引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学家认为,这是当前社会问题的反映,中国富人的富有和穷人的贫穷超过了其它任何地方。”
文章说,当然,这些年轻的社会主义者与文化革命中的“红卫兵”不同,他们不戴绿色军帽、不穿绿军装,衣袋里没有红宝书,也不相信“普通一兵”雷锋是超级英雄。他们更喜爱打羽毛球、上电影院看《阿凡达》。也许其中一些人同时可以划入所谓的“愤青”行列,但他们主要在互联网上表达看法,还有一些人经营自己的网页。
傅新宇和马益晶二人都27岁,都为左派互联网论坛“毛泽东旗帜网”工作,上这个网页的主要是年轻人,其中有许多大学生。这两位年轻的女性都忠诚信仰前党主席,为文化革命和“大跃进”等运动进行辩护,以批判目光看待今天。
文章也看到,随着中国社会的日益多元化、今天青年也分为多种类型,但与二十年前不同,中国的多数年轻人不关心政治,更多追求个人利益。
文章说,“新的千禧年开始之后,他们又变得更有政治意识,但更为讲究实际,没有那样强的意识形态,受西方的思想影响少于过去,对西方消费品和技术的开放并没有使中国年轻人自动成为民主派。政治观念模糊的中国年轻人对入党感兴趣,因为入党与个人升迁密切有关。问题是,他们中有多少人还把共产主义视为社会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