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6日,长沙,橘子洲头的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完成精修。从艺术造型到伫立洲头的巨型雕塑,建设过程历时两年多。记者采访了雕塑工程土建设计与施工的负责人,为读者揭秘雕塑工程建设的过程。
游客 顶着严寒先睹为快
16日下午三时左右,长沙天气非常寒冷,寒风夹着冷雨吹打着人的面庞。记者乘坐电瓶观光车前往橘子洲头,看到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的脚手架已经全部拆除,雕塑巍然屹立,凝视远方,让人肃然起敬。通过逼真细腻的表情刻画,雕塑展现出一个在橘子洲头沉思的毛泽东,表现青年毛泽东的“心忧天下”;雕塑的基座设计成毛泽东的肩膀,是一个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巨大山体,用来表现毛泽东的“胸怀大志”。工作人员正在铺设草地,围绕雕塑的绿化工作正在全面系统地进行。虽然还没有正式对外开放,雕塑四周还有围挡,但已有不少游人顶着严寒前来,欲先睹为快。他们中有很多都是看了报道,获悉雕塑完工后,特意从外地赶来参观的,其中甚至有内蒙古来的游客。一对老年夫妇在朋友的陪同下,特意从郴州来到橘子洲头,瞻仰毛泽东主席的雕塑。老夫妇俩深情地对记者说:“毛主席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我们对毛主席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今天特意从郴州赶来,一睹主席的风采。虽然天气冷了点,但我们觉得很值!”
构思“空山”里设计陈列馆
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的作者黎明在介绍其艺术构思时曾表示,创作头像时,最初想将整个橘子洲作为毛泽东的肩膀,但最后决定浓缩在橘子洲头,通过塑造出一个山体,在山体上做一个巨大的头像,来突出中国“崛起”毛泽东。这个“崛起”的创意,是从《东方红》《浏阳河》这两首歌中“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出”字中受到的启发。
从视觉观感看,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与美国的总统山有些类似,都是在山体上做巨大的头像。实际上,两者的建设方式截然不同。美国的总统山是依山作势,在石头山上雕出四座美国前总统头像。而橘子洲头没有现成的山体,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是要造一座山,这座山既是雕像基座,又被设计成陈列馆,一举两得。而且设计单位将这一创意完整地设计成了一个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内空很大,很好地解决了雕塑的支撑问题。
比对数百万个三维座标来“定位”
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高32米、长83米、宽41米,如此大体量的雕塑既是一件艺术作品,也是一项建筑工程。从桩基施工到搭建钢筋混凝土结构,再进行外表面的石材拼装,以建筑的手法来进行雕塑的主体设计与施工在国内尚属首例。
雕塑不同于一般的建筑物,其外型十分复杂,如何使雕塑的内部结构与外型设计相吻合?
“精准的外型比对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工程设计负责人告诉记者,外型比对就是将艺术造型转换成精确的三维座标数据——先扫描雕塑模型,以10厘米的间隔对模型进行水平、纵向、横向的剖切,形成数十万个剖切小块,每小块都有各自的三维座标,这些座标就是雕塑结构设计的依据。“然后采用国内最主流的计算程序进行受力分析计算,确定主体结构的设计。”
据该负责人介绍,雕塑的艺术造型经过数次修改,比对的数据也不断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