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展开立法调研。
“1993年《条例》颁布之初考虑的就是暂行三五年,等条件成熟了就正式立法。随着其他法律的不断出台,《条例》立法层次低的问题更加突出,需要及时立法跟进。”侯建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
2001年,在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193名代表联名提出加快制定《公务员法》的议案。这时,中组部与人事部已经成立了《公务员法》起草领导小组。组长由人事部部长担任,两名副组长分别由中组部和人事部的副部长担任,而侯建良就是副组长之一。
《公务员法》处于胎动之中,各地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的步伐越来越急促。
吉林、山东、江苏等省份,率先打破干部身份界限,规定符合条件的农民也可以报考公务员。2003年8月,周山荣终于盼来一个好消息,贵州也降低了公务员报考门槛。8月23日,他高高兴兴地到仁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报了名。这一天,《公务员暂行条例》10周年纪念刚刚过去10天时间。
当年,贵州全省37295人角逐2000余职位,比例17:1。周山荣所报考的职位是仁怀市二合镇党政办秘书,与他一起竞争的还有其他32个人。
一路披荆斩棘,周山荣成为贵州历史上第一个农民公务员。这年,23岁的他终于圆了一个梦:“脱下胶鞋换皮鞋”。
周山荣的梦圆了,侯建良也在圆自己的一个梦。
他一直在为《公务员法》奔波忙碌,酝酿、起草、修改、讨论、征求意见——终于,在2005年暮春一个午后,侯建良“迎来了一生中最激动的时刻”。
4月27日下午3点,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闭幕会上,侯建良戴着列席证进入会堂静静等待。3点10 分,《公务员法草案》进入表决程序,很快,结果出来了:通过!
同日,胡锦涛主席发布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05年4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今天,从人事部副部长岗位退休的侯建良,或许不知道贵州有这样一位农民公务员;但是周山荣应该知道,在北京有这样一位长者,他俩整整相差36岁,有着同样的属相。
这两个素昧平生的人,为中国公务员制度沿革提供了不同视角,一个官方的,一个民间的。
他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60年知识分子足迹探寻
文/周江
1949年的中国是这样的一个状况,这样一个窘迫的知识构成,在短暂的激动过后,新中国很快陷入了沉思,百废如何待兴?
海归报国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告了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如今回想起来感慨万千的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前后,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和留学人员历经重重阻碍,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国定居工作,他们汇同了20%识字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