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远艺近
位于瑞士圣加仑市以南21公里,海拔2502米的桑提斯峰的周围地区,是东瑞士绘画艺术的中心。
瑞士东部的民间绘画起源于19世纪初。值得一提的是 ,这里的绘画传统并不只是源于农民,一些艺术家们的本行或副业是家具漆匠、嗣表匠、木匠、皮革匠,家庭纺织业者、刺绣绘图者、邮递员、面包师傅、雇工、舞蹈音乐家、小客栈店主以及临时工。 这些人被统称为桑提斯地区的"牧民画家",他们来自社会底层的各个行业,与农牧业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桑提斯周边地区民间画家"的主题是牛。在不适合耕种的丘陵地带,牛和羊成了农民最主要的生活来源。奶清,一种在生产奶酪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在18世纪作为一种健康并带有神效的食品被发现,很快把全欧洲的人吸引到瑞士东部。这也间接促进了业余绘画的发展,部分作品成为旅游纪念品吸引着来此度假的游客。无可否认,旅游业和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大大促进绘画发展并从中获得收益。但是游客的兴趣和外界的影响并没有改变该地区音乐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精髓。相反,人们对民间文化艺术作品的尊重不仅保护了传统文化同时避免了它向肤浅、媚俗方向发展。
与传统意义上的瑞士艺术家如霍德勒尔、阿尔贝尔托•贾科梅蒂、克雷及比尔相比,瑞士东部地区的民间艺术家至今还没有被国外了解。究其原因,并不是这些民间艺术家和收藏家对这些作品不自信,恰恰相反,他们很为自己的作品自豪以至于不愿意向外界展示它们。简单举个例子,民间画家巴尔托洛莫伊斯•莱姆勒尔(1809-1865)的一幅作品在市场上绝对可能换来一幢别墅。喜欢桑提斯周边地区民间绘画的收藏家们来自各个阶层,从普通百姓、公司职员到房地产商人,甚至还有原本只收藏欧美现代艺术巨匠作品的画廊老板。
在瑞士东部约80平方公里的地城里,您会发现不少于四个收藏民间艺术品的博物馆,而在中国则几乎找不到收藏并展示业余画家的作品的机构。许多有价值的艺术品在文革期间流失,当然有一部分得以流传下来并不断有新的民间作品产生。2000年由杨先让、杨阳共同出版的《中国乡土艺术》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一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色彩斑谰的奇妙世界。画家用不同于传统水墨技法的语言描绘了这个世界。瑞士和中国相隔万里,两国的民俗画是两个相差很远的文化领域,要寻找他们的相同之处是不容易的,因为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