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的代表——龙形玉器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之中。发生于六千年前的中华龙文化,揭示了中华民族生殖崇拜的历史,中华民族对初生生命的崇拜,中华民族对生命创造力的崇拜。
从“生龙”和“卫龙”到“神龙”的演化历史表明,有着六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绵延起伏、生生不息、和谐万古,成为横亘世界人类历史而没有中断的唯一伟大文明,充分体现了中华龙文化的高贵气质。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中国的龙文化
在中国古代,皇帝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的座椅称为“龙椅”,在皇宫各处都装饰着龙的形象。用“龙”字做姓名也很常见,如《三国演义》中的武将赵云,字子龙,称“常山赵子龙”。更有地名:龙口、龙山、龙岗,还有龙首山、龙首关、龙门山等等。
世界著名的万里长城的东起山海关渤海边的“老龙头”。在民间人们也喜欢在家里装饰龙。有一个“叶公好龙”的故事,说的是古代有一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家中到处都装饰着龙,乃至于真龙听说后,特去拜访叶公,而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得魂不附体、落荒而逃。
原来叶公好龙是假的(他只是喜欢假龙而已)。在日常生活中,每家每户每天都必须使用的“(水)龙头”。
在遍布中国各地的寺庙中,龙的形象总是必不可少的。“龙凤呈祥”是一句美好的祝福辞。“龙飞凤舞”则是赞誉中华文化之瑰宝——书法中狂草的艺术之美。“龙腾虎跃”是表示朝气蓬勃的景象。“车水马龙”则是表示市场繁荣的景象。
而在《易经》的不同卦象中有“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则是讲自然和社会事物的演化过程中的不同特点,这里龙是一切自然和社会事物演化运动过程的代名词。而中国极地科学考察船则命名为“雪龙”号;中国自主开发的计算机芯片命名为“龙芯”。
中华龙文化深深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不论走到天涯海角,凡是世界上华人聚集的地方,总能看到龙的身影。特别是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庆祝节目。龙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中华龙文化已经开始影响世界。
中华龙文化的起源、内涵和意义
然而,中华民族为什么崇拜龙,几千年来却始终是一个谜。红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出土的“龙”却揭开了这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