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长官意志和他们的好恶,忽略对普通百姓审美情趣的体现。
极端功利化——不考虑未来,丧失社会责任感。比如在一些设计作品上滥贴广告,不讲求社会效益。
从设计批评与设计审美做起
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以设计批评与设计审美为先导,掀起和谐化设计的热潮。空前规模发展的中国设计艺术,急需设计批评和设计审美的介入,这是设计艺术领域里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要探究设计方案和设计作品的成败得失,总结设计创意的经验教训,提高设计审美的能力和水准,提倡和开展设计批评。
一方面,设计批评家需要在设计审美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哲学、美学和艺术学、设计学理论,对设计方案(作品)和设计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作出判断与评价,为决策者、设计师、实施者和消费者提供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知识。
另一方面,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培育和提高方案定夺者、设计师,以及广大受众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具有决策权的领导人员,他们的审美取向,他们的意志,决定着设计方案和作品的成败优劣。目前中国的大部分设计师似乎还没有真正拥有设计方案的决策定夺权,而不少设计师只不过是实现某些领导人员长官意志的一名“高级美工”,他们很多闪烁光芒而富新意的设计,很有可能被一个不具备设计审美品位而拥有决策权的官员推翻,从而造成设计艺术的“非专业化”,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不可否认,设计师本身的文化素养和设计审美观也是直接影响设计方案和作品成败优劣的关键所在。近些年来,在中国涌现出为数众多的设计师,但这个队伍里也存在着不少难以胜任的设计者。我想,真正的设计师,应当是有思想深度和奉献精神、有责任心、有爱心、有深厚文化底蕴、有良好道德观念的劳动者。
此外,使用(消费)者的审美教育也非常要紧。现在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对设计师的设计不满意,没关系,我认为这是好事。
完美设计21世纪
我认为,21世纪的设计应该关注这些问题:
保护生态、珍惜资源。要通过和谐化的设计解决污染问题,解决生态失衡,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人与环境、人与所有生灵和谐共处的目的。
关注设计伦理,着力解决设计带来的福祉与危害、设计为强势人群还是弱势人群服务,以及设计产品适用于人还是人适应于产品等矛盾,使我们更加明确设计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合情、合理、和谐。让我们携起手来,完美地设计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