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中标的决定因素。有能力的设计师一定还是要创立自己的设计师品牌。未来,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最终结果必然是零售商品牌垄断市场,而零售商品牌是要以大量收购、兼并设计师品牌来实现它对市场的垄断的。
目前,我国成衣业面临着国际加工转移和国际品牌瓜分市场的严酷竞争。为此,王庆指出,"提升产业层次,培育知名品牌"是成衣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衣着消费的时尚化,时装设计师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从成衣设计向鞋帽、饰品、箱包皮具等商品设计延伸,促进衣着品牌的创立和发展。
教育篇
尽管形成了基本格局和教育体系但仍要加大人才开发和培养力度
中国高等服装设计教育,始于二十世纪中后期,经过20余年的探索和成长,形成今天的蔚然态势。20多年中,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时代变迁,赞誉雀起,其发展迅速之快令世人瞩目。中国服装设计教育不仅经历了这一深刻的社会历史并变革,而且以其辉煌的成就证明着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正在融入世界现代服装设计教育发展的主流。
20世纪中后期,中国开始了高等服装设计教育,而如今,仅仅参与一次国际服装论坛的院校就有几十所。20世纪80年代,我们的服装设计教育是无经验、无教材、无师资、无设备。而今,在我国服装设计教育已经形成基本格局和教育体系,不但有长、短规划,有发展变革,还有经验的积累和水平的攀升。当时,我们的服装设计教育初漏端倪,虽然热情满腔,但是由于狭窄封闭,只能埋头探索。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设计教育取得了不可低估的成就,不断融入世界现代服装设计教育发展行列之中。中国的服装设计教育培养了屈指可数的设计师。现在,一代代新人成长,出自高等设计教育摇篮的优秀人才比比皆是,已经形成了一支客观的设计与技术队伍。服装设计教育从起步到发展,服装产业从来料加工到开发品牌,已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将近二十个年头。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王庆指出,进一步推动教学与产业的开发互动,加大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力度,是我国服装专业教育的出路。市场上有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校可以邀请设计师、企业家来兼职授课,把他们最鲜活的案例讲给学生。反过来,也要请求企业家和设计师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实践的机会,为他们参加各种赛事等多提供一些支持。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社会已经从粗放经营的温饱时代走进集约经营的小康时代,并将迈向个性经营的人本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时装设计的职业行为也随之改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纺织服装系副主任贾京生指出,中国服装设计师的培养,必须由T型台上的务虚艺术转到台下的务实设计。否则中国将永远只是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成不了设计大国。中国服装教育与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可回避的距离。如今,服装企业最需要既擅长服装设计,又懂工艺、懂版型、懂流行、懂营销运作的综合人才,而不是单一只会纸上谈兵,设计图面效果的人才。一些服装专业的学生至今还陶醉在单纯的艺术设计理念中不能自拔。贾京生说,他们崇尚艺术、鄙视技术,不清楚设计与产品的关系,不关心市场对设计的需求和内涵。同时,不少教师和学生误将服装教育看成是单纯培养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