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毫无疑问,服装设计是当今世界上潮流改变最快的设计行业之一。服装设计是一门十分特殊的职业,既强调艺术性,又强调实用性和商业性,不是纯理论研究,不是孤芳自赏式的艺术创造,而是想象力、实用性、市场化的综合。而中国服装设计概念的出现是在20世纪80年代,真正崛起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恰恰在此时,中国纺织报创立了有关服装的版面,尽管涉及面相对不宽泛,但已成为在此时期开始腾飞的中国服装业的喉舌。
也是在此时,对于中国服装设计界来讲,时装设计师只是一个名词,还没有明确的职业内涵。从当时的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会员组成看,64位会员和理事主要是服装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官员、行政领导和高等院校的学者,服装设计及相关技术人员不足10人。然而,就是这样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创始会员为中国时装设计师的职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设计师篇
时装设计师成为广泛充实的职业如今注册设计师增加到1100多人
在1993年之前,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时装设计师,只有裁缝。随着国内市场风云变幻,国际思潮层出涌现,中国时装设计师曾走过弯路,表现为对性感的误解,过于追求露、透;对品位的误解,过于追求奢华,作品叫好不叫座。设计师群体开始分为两类,一类追求纯艺术化,离市场很远;一类纯商业化,湮没于市场中。在设计师徘徊期间,服装产业却如飞发展,如今企业已达近6万家。由于企业设计人才稀缺,多数设计师开始转轨,服务于企业,时装设计师队伍不断壮大,注册设计师增加到1100多人。
第一时期:1993年至1997年:群体形成时期。
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国际化促进了国内市场的繁荣和时装专业教育的发展,随着国际时装概念和市场经验的引入,时装设计师群体规模迅速扩大。此时的时装设计师虽然还是一个缺乏职业内涵的、自由松散的群体,但已初步形成了职业概念和职业表象。
第二时期:1998年至现在:群体扩张时期。
衣着消费的成衣化和时尚化促进了服装企业的品牌经营,为时装设计师提供专业技能、道德规范等职业内涵得到检验和充实,时装设计师群体的职业素质迅速提高。今天,随着服装业的发展和时尚产业的兴起,时装设计师已经成为外延广泛而又内涵充实的社会职业,而服装设计则成为年轻人向往的职业。
相继而来的则是职业评选、专业大赛、流行趋势发布、人才培训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中国国际时装周的举办,推出了大量有影响力的职业服装设计师。以亚洲时尚联合会相关活动为例,2004年11月的韩国大会和2005年6月的日本大会,参加这两次活动的有:赵玉峰、朱琳、刘薇、章晓慧、殷洪生、张义超、端木文、周红、邢雁等10余位艺术委员、十佳设计师。设计师与企业家在市场磨砺中,正在达成共识,设计师在逐渐成熟。2003年10月13日,中国六位年轻时装设计师武学凯、房莹、王鸿鹰、顾怡、梁子、罗峥代表中国第一次登上巴黎卢浮宫T型台,向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时装原创设计,跨出了走向世界、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欧洲媒体说,观众"被中国设计师的创造力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