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四点:一是酒的包装设计风格必须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独特性才会具有鲜明的个性;二是酒的包装装潢设计一定要与酒的质量、价格档次形成一致,达到同步性,任何名不符实的过分包装、虚假包装、欺骗性包装和欠缺性包装都会给生产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三是酒的包装设计一定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再用材、用料、制作工艺上要讲究实惠、实用性;四是酒的装潢设计要考虑在市场展销中完美的货架展示性、强烈的艺术感染性、新颖性、凝聚性和在同类商品中的竞争性。不论是“大巧谢雕琢”也好,或是“寄至味于淡泊”也好,都不能脱离深厚的文化积淀,离不开酒的内在品质。
我国的酒文化,早在周代就已经形成,汉以后又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是世界三大酒文化古国之一。经历了数千年的沧桑巨变后,现今仍然以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风格和最大的销量而驰名世界,并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内涵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独领风骚。
酒文化是全人类各民族文化中的一个共同点,它具有很广泛的社会性和人民性,蕴藏着很丰富的内涵,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持久的生命力。
酒与包装,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上,是两个互相融合的互动产业,相互促进,结伴发展,相映生辉,酒是产品,包装后成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走进市场,你就会被品种繁多的品牌所冲击:国家名牌、地方名牌、厂家名牌、老名牌、新名牌...琳琅满目。红的、绿的、白的、黄的、黑的、金的,花花绿绿的强烈色彩刺激着消费者,再加上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各式各样的包装盒子,整整齐齐的排对列阵。这些包装都各有各的特点和“气派”,其中不乏漂亮大方出类拔萃的,尤其是名牌酒瓶的样子,透明的玻璃质地,陶釉的光彩照人,粗粗动人的“身段”(造型)更是藏而不露,“深闺待字”(待售)。但是多数包装盒象一个面孔,构图大同小异,且以几何形块面分割较多,色彩类同,非金即银,好像不如此便不足以显示其豪华气派。结果在货架上那个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包装与内物严重失调,低价位酒的包装与高价位酒的包装,国家名牌与非国家名牌酒的包装格格不入,给消费者造成误导和逆反心理。随着市场开放繁荣,优质产品比比皆是,但也有的鱼目混珠,给百姓造成种种危害及人身安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使消费者常常心有余悸,对新产品、生疏产品望而生畏,不敢问津。包装并非以华取宠为胜,在市场竞争中,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何级酒质的酒,包装就应该反映出同级别的档次,不能鱼目混珠。一般来讲,可分礼品、高、中、低四个档次包装为妥。要有个性有特点,要喝酒内质统一起来,有利于消费者明确的选择,也有利于厂家和销售代理商确定销售地区、地点和销售对象。那种随“市场风”,随“炒风”,而忘却了身份、环境、销售对象,一味追求富丽堂皇跟着别人跑,是一种自杀品牌的行为,后果不可低估。
关于酒瓶现今市场上分为两大类,一位玻璃瓶,以为陶瓷瓶,就材质而言,前者是透明、晶莹照人、华丽高档;后者釉色可人,高贵典雅。但由于造型不同,会产生出格调高雅、富丽、豪华、粗犷,精细、朴素、敦厚、玲珑、笨拙等各种感觉。消费者对此就有好、坏、美、丑的评价。有时还附加对酒厂企业文化素质的贬褒。然而不少旧厂出品的酒,牌子不同,可瓶子确是一模一样,你装我灌,贴上标签就出厂。这种没有创牌子的思想,没有知识产权意识,没有专利登记的包装容器,泛滥成灾。难怪这些产品市场打不开,效益低下,其症结之所在,是根本没有打算创牌子。一个酿酒企业,要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