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短短半年的时间就跃升了10倍,着实让人有些匪夷所思。要知道,徐悲鸿、吴冠中这些在艺术史上已有定论的艺术家成交价过千万元的作品也不过四五件而已。海外的确也在追捧当代艺术,但海外的当代艺术家拍出高价位的作品基本都是在艺术史里有名可查的作品。即便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这些年轻画家的作品现在就达到了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价位,将来还能有多大的升值空间呢?恐怕只会砸在现有藏家的手里。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则不无担忧地表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国际支撑力不妨理解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实际上操纵在国际收藏机构的手中。那些名头响亮的当代画坛名将们的作品其实大多都被这些国际收藏机构所掌控。他们在海外一手做热了这个市场,于是开始有步骤地出货套现。一些国内的藏家和投资者不明就里,盲目跟风,风险已经越来越大。
而藏家郭先生更是直言,根据他对拍卖现场的观察,除了少数真正的买家之外,绝大多数不是画商就是经纪人。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下,当代艺术市场诞生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咋舌的“神话”,但是,这些“神话”到底有几个能经得起考验呢?
同样令人感到不安的还有金铜佛像。从354万元到2750万元,如此迅猛的上涨势头让一些业内人士怀疑:“金铜佛像会否成为下一个近现代书画?”他们认为,相对于其他的艺术品门类,佛教艺术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内涵要深厚得多,不排除一些真正的藏家既对佛教艺术有研究和理解,又有雄厚的财力和过人的魄力。但是,市场的炒作氛围也开始越来越浓厚。随着越来越多的拍卖公司纷纷开辟佛像拍卖的“战场”,这个市场也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如何选择精品、如何避免风险,也开始成为藏家需要考虑的问题。
数字不能说明什么
6.3亿元、6.06亿元、3.4亿元、1.5亿元、1.3亿元,如果按总成交额排座次的话,在首轮拍卖中亮相的这5家公司依次为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匡时、北京荣宝和北京诚轩。噱头十足的是,诞生于2005年秋的北京保利在此轮拍卖中超过了一向执内地拍卖行牛耳的中国嘉德,一跃坐上了京城拍卖公司成交额的头把交椅。
然而,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拍卖市场中,数字并不是衡量一家拍卖公司综合实力的惟一标准,拍卖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已经展现在数字以外的方方面面。
3个阵容强大的瓷器专场、首次开辟的古籍善本专场,北京保利在今春的大手笔不仅仅在于开内地夜场拍卖的先河;还属于艺术品市场新生力量的北京匡时,独家推出书法篆刻专场和佛教艺术品专场,并且取得了奇效;甚至连百年书画老字号北京荣宝也再度涉足瓷杂拍卖。
伴随着新“战场”的开辟,各家拍卖公司之间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