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脉相承。她十分高兴地说:“槟榔谷好像台湾的九族文化村,都通过实景展示了少数民族民俗风情,不同的是九族文化村山脚下多设了一个游乐场。”
实际上,槟榔谷自2003年以来逐渐成为琼台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每年都吸引大量台湾阿美族、泰雅族、排湾族、布农族等少数民族部落前来“寻亲”。就在今年3月20日,台湾少数民族头目长老交流团到访了保亭槟榔谷,体验海南黎、苗族民俗风情。
琼台之间浓浓的文化“血脉”相连,吸引《台湾联合报》记者刘永祥和《美国侨报》驻台湾记者吴雅乐紧紧跟随槟榔谷景区导游,生怕听漏了一点解说。
游览槟榔谷,黎族文化博物馆是一定要去的。导游说黎族人见面说你好时,右手置胸前握拳竖起大拇指口颂“拨蒗”。在博物馆门口织锦的老奶奶,满面满腿都是纹身。导游介绍说,过去,黎族女孩子长到十几岁时,都必须按照祖先遗留下来的特殊标志接受纹身。黎族人称为开面。
刺文身在黎族传统中是神圣而纯洁的,不但要选吉日,还有一些禁忌,一般是在秋季,要选日子,如龙日、猪日、牛日,但不能在虫日刺纹,那是要被虫咬溃烂的。纹身在女孩子的房内进行,由村中的主纹婆用鸡毛或灯心草蘸着干香草加炭灰沤制成的蓝黑色纹水,在女孩的脸、颈、身体和四肢上描画出图案,然后用竹刺或树刺进行纹制,等纹水渗入女孩的皮肤中,这些纹身就会终生保留下来。我可以想象,那是很疼很疼的,不禁问导游,男孩子纹不纹?导游答曰不纹。我感觉好不公平,再问女孩子不纹行不行吗?导游说,过去好像没有不纹的。但假如真有不愿或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纹身的女子,如果逝去,也必须用木炭按祖先遗留下的特殊标志在纹身的位置画上图案,方能入葬。否则,就不可以埋葬在黎族集体的墓地之中。这对于过去的黎人是最严厉的惩罚。当然,现在黎族纹身的传统已基本绝迹,只能在黎族老奶奶身上才能见到。老奶奶很和善,我们一起拨蒗。
槟榔谷的船形屋很有特色,因为它从外形上来看像一艘倒扣着的船。这是黎族几千年来建筑的结晶,取材简单,但里面却融入许多建筑智慧,有许多讲究。茅草屋长而阔,茅檐低矮,这样有利于防风防雨。房子分为前后两节,门向两端开,茅草屋中间立三根高大的柱子,黎语叫戈额,戈额象征男人,两边立6根矮的柱子,黎语叫戈定,戈定象征女人,即一个家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屋内为泥地,从外面挖回粘土,铺平,浇上水,用脚踏平踩实,晾干,再如此反复多次,地面便又平又硬。
槟榔谷里有扎鱼表演。说是感受最原始的捕鱼方式。再去看黎家民居,有免费穿民族上装拍照的,小帅哥导游一定要我穿一下,他来帮我拍照。只是我很少穿这种特别出众的衣服照相,所以导游的这次提议也同样被我婉言谢绝了。
参观完槟榔谷,在保亭的考察采访就算结束了,现在回想起来,记者们在保亭喝上几口农民自酿的黎家米酒,品尝一杯黎族苗族的典型鱼茶,或吃上一些木薯椰子丝、山兰椰子丝、竹筒饭、酒糟鱼汤等美食,那是都么美妙的滋味。难怪大家临走时都这么感叹,说要是有时间还真想再到这里来度假休闲。
节目《钻木取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