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相比,这个时期的人更重视对未来的计算。原因很简单,一方面资本扩张的规模越来越大,预期的收益,以及随之增大的风险都需要算计。另一方面,资本流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获利的可能以及失败的几率也都需要计算。这两方面的需求又推动了整个社会在计算观上的发展。概率论和统计学在这一时期成型,继而得以广泛应用,不是没有缘由的。概因于此,我认为计算主义就是在19世纪开始结果的,直到今日。
如果要为此提供一份历史证明,我认为再没有比“如何给孩子定价”这个问题更有说服力的了。这份证据出人意料,但是在我看来,围绕着儿童——这一未来的象征所进行的经济计算,无疑是计算主义在应用上的最佳体现。
首先要知道,在人类的观念中,儿童期作为生命的一个阶段相对独立地出现,其实是很晚的事情。它就像我们现在说的青春期或更年期,本质上乃是一种人为的划分。法国学者阿雷兹(Philippe Aries)在《儿童的世纪》里就指出,至少在中世纪的西方,“童年”这个概念根本不存在。一个年纪幼小的成员诞生于家庭之中,主要是作为未来的劳动力以及父母养老的保险来看待的。他们大约在7岁左右就正式进入了成人生活世界,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比如我之前提到的卡尔达诺,他5岁的时候就做了父亲的工作助手。身为法律顾问的父亲把一个装着法学典籍的沉重藤筐绑在卡尔达诺的背上,拉着他在米兰城里四处拜访主顾。在其他社会中,例如过去的中国农村,五六岁的小孩帮着家里照看弟妹、喂养鸡鸭、扫地做饭等等,也属常事。只是这些“小大人”究竟有多大的经济价值,从来没有人会去计算。
然而,18世纪以来的小大人们不同以往。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他们的价值可以用薪水来衡量了。凭借“敏捷的小手指”,他们操纵巨大且省力的自动机械,挣到足以养活自己乃至帮衬家庭的收入。对此,英格兰的纺织厂主们非常欢迎。美国也一样。1790年,罗得岛上设立的美国纺纱厂里工作的第一批工人就是9个孩子,年龄在7岁到12岁之间。到了1820年,这个厂55%的工人都是童工。
一个名叫威廉·赫顿的英格兰人回忆道,他7岁的时候就在德文特河边的一家磨坊里工作。由于个人太小,监工就做了一双很高的木底鞋,紧紧地绑在赫顿的腿上,让他好够着机器的操作台。有人甚至在听证会上作证,说他见过一个3岁的婴儿在劳作。据1851年的统计,5到14岁的童工占了当时英格兰劳动力总数的1/4至1/3。美国1900年的人口普查报告显示,约有175万10岁到15岁的孩子从事有报酬的工作。由于这一数字没有包括10岁以下的儿童,显然低估了。即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