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的一件瓶装白酒,这位“头人模样”的老者一看立刻满眼放光,只见他兴奋地大吼几声,立刻 来了很多人,很快就将一件酒分完了。村民们在“头人”的吩咐下,跑去一个茅草棚内,拿出约1公斤糙米,要作为礼物送给边防官兵。
由于只有岩香儿能与他们语言交流,记者通过岩香儿了解到,这个寨子共有17户67口人。
当地习俗
由于自古以来与世隔绝,这个寨子至今不通水、电,也没有一条路通向外界,平时需要食盐味精等物品需步行3个小时到村委会去拿,要是碰上雨天,就得绕行6个小时才能来到村委会。
村民的衣服几乎全靠扶贫单位捐赠,晚上睡觉从来不用被子,就躺在楼板上。
记者走进一户人家,只见除了四周从篾笆墙的缝隙和竹楼板间透进的一丝丝光亮外,里面漆黑一片,屋内除了几口人围着的一个火塘外,就再也看不到什么东西。
看到一个大约十二三岁,背着一个小孩的女孩。
当地人生活现状
岩香儿介绍说,这女孩身上背的就是她自己的孩子。
这个寨子长期以来几乎不与外界通婚,男女孩子到了十二三岁就自发住到一起成为“夫妻”,有的20岁左右就生下几个孩子了。由于自古以来没有一个人读过书, 因此几乎全寨子的人都说不出自己的年龄,只能表达出“谷子黄时生的”、“下大雨时生的”,或者“长大水时生的”这样模煳的概念。
“在去年12月之前,这儿的67个人没有一个人有身份证,也没有一对夫妇正式办理过结婚手续,生老病死从来不向村委会报告。”
岩香儿说,要村干部进村来,发现有新生婴儿,才知道又增加人口了。
看见几名剃成光头,却又在头顶留一小撮长发的老年妇女,记者了解到,这里的人过去全部都剃这样的头型。据说由于没有上医院看病的习惯,头上留的那一小撮头发是用来“镇痛”的,每次病痛难忍时,他们就将头上那一撮头发揪下两根,以减轻痛感。
如今全寨人唯一会服用的药物就是头痛粉,因此这个寨子生下的小孩成活率很低。
“一般村民自然死亡后,就在土坑里面部朝下盖点草埋葬……”岩香儿说,这里的人们生下男孩一般取名“甲铁”,女孩则取名“纳铁”,而真正能够区分几个孩子名字的只有他们的父母,一般不让外人知道。
据布朗山边防派出所教导员杨正兴说,近年来边防官兵在这个寨子做了一系列工作,但由于村民落后的观念,害怕见生人,边防官兵只要一走进这个寨子,村民便逃命似地躲避。
由于领取低保需要办理户口本和身份证,去年12月边防派出所特意将采集相片的设施,搬到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