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夏清
正直磊落坦荡风
——作曲家夏清的成长
(采写/革新 浩歌)
作曲家夏清,打小其父母给他取名为“毛万春”,意在期望他能够像春天一样充满万道阳光,有个如春天般快乐的人生。夏清因崇拜陈毅元帅,还自取大名为“毛毅”,笔名“清醒”。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夏清出生在山东老家平邑县,成长于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区的“驼城”榆林。榆林是陕西省最北部的一个地级市,是明代的九边重镇之一,明长城从该市北部穿过,是一个游牧与农耕文化交融的边塞城市。由于其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如今已被人誉为“中国的科威特”。如今已年过半百、两鬓染霜的夏清,深深地爱着他的第二故乡——陕北榆林。
无党派人士、无宗教信仰的夏清,却十分敬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公无私、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不怕流血牺牲的崇高品格。祖上的遗传基因和后天的成长环境,以及几十年的学养和审美追求,造就了夏清性格直爽、坦诚正直、活泼开朗、崇尚艺术,追求人间真善美的善良淳朴的秉性。也正是夏清的童年,特别是母亲让他多看了几本少年英雄书籍,从此《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便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许多少年英雄便成为他学习的榜样。
1970年,夏清就读于陕北榆林当地一所附小。打小就喜欢唱歌的他,在小学四年级时,因其出色的演唱,被当地文工团看中,破格招进了被同学们羡慕景仰的文工团,成为当时团里年龄最小的演员。
从小就爱捕捉旋律,天赋与音乐有缘的他,在一次打群架过后,一首《从小学文化》的词曲便由此诞生。他将这首自己作词谱曲的歌谱,邮寄给了当时的中国广播少年合唱团。这首歌就成了夏清最珍贵的“处女作”或曰“处男作”,当年他才13岁。
1974年,他从佳县赶回榆林市,当时乘坐的是解放牌汽车底盘制造的大轿车。那时轿车里没有空调,在零下二十几度的陕北冬天里,乘客都被冻得蜷缩成团直打哆嗦,因而被称为“冷冻车”。短短的70多公里的路程,在凸凹不平的公路上,摇摇晃晃地要走四个小时。半路途中,一个妇女直呼司机走快些,说她的孩子快要冻僵了。车上身穿军棉衣当时还不到15岁的夏清见状,当即将那妇女的大约只有一岁多的孩子搂入自己的怀中。直到两个小时后,车才达到榆林南门。下车后,他抱着已经奄奄一息的孩子,与那位孩子的母亲一路小跑赶到医院。由于抢救及时,婴儿才得以脱险。天生具有古道热肠、侠肝义胆情怀的小夏清回到家中,将此事说给了母亲,母亲之后对夏清的父亲说:“你的儿子不简单,既做好事还会救人,我这当娘的也感到光彩……”父母的得意和褒扬,仿佛给了他最大的认可和奖赏。就是从那天起,他感觉自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