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工厂为背景创作的反映女工生活的长篇小说《下雨天,下雪天》曾经在东北文坛轰动一时。
对于她再次以反映工人生活为蓝本的长篇小说《工人村》,更多的文艺家期待它能再次轰动文坛。
●当地文艺家对《工人村》的评论
白长青(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原所长、研究员、文艺评论家):当下,我们还没有创作出反映东北工业题材非常好的作品,而且作家对工业题材的创作也还关注得不够。而《工人村》的创作突破恰恰就在这里。首先,从时代精神的审美高度,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当代工人阶级的精神本质。第二,对中国工人阶级群像的塑造,深刻反映了中国工业改革和工业转型期的社会生活本质,反映了中国工人阶级在改革进程中的精神生活状态。第三,通过时代发展的描写正面地、审美地表现了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关系,把改革这个角度处理得比较好。
王宁(辽宁省作协创研部评论员):这部小说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创作方式,以沈阳有代表性的工人村为生活蓝本,通过上中下篇三个部分来折射时代和历史的变迁,讴歌了工人阶级为新中国建设所做出的巨大历史贡献,做到了从小切口折射历史宏大主题的结构方式,主旨也非常鲜明,有着十分积极向上的思想意义。
王仲武(铁西区作协主席):作者确实写出了铁西人的生活经历,带着爱写出了她对文学的理解,对生活的执着。这部作品在铁西人心中会是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白长鸿(沈阳市文联主席):沈阳的作者写沈阳的长篇没有几部,从木青老师当年写《五爱街》那几部以后,就长篇领域来说,一直到现在应该说是久违了。我们沈阳有5000多个有名有姓的艺术家,可是写沈阳、反映沈阳工业发展的不多。作家、艺术家应有自己的责任,应该歌颂自己的家乡,歌颂自己脚下的土地。我们要联合有关部门继续引导文艺家写家乡,为家乡做出贡献。
王哲年(沈阳市文联副主席):我们从长篇小说《工人村》入手,加强对沈阳工业题材作品的创作评论,这是沈阳文艺界的责任和义务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要提前介入创作。
朱壮志(沈阳市文联原主席):这部作品具有史诗性和可读性。它真实地记录了从“一五”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到全面走向改革开放的悲壮历程,呈现了我国工业建设凤凰涅槃般的发展经历。笔调质朴,文风朴实,不矫饰,不浮华,娓娓道来,平易近人,让读者感到亲近。
王英辉(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副局级巡视员):当年市文联曾组织过“三街一路”的创作规划,后来又组织了一些创作。但是在长篇小说方面,一直还没有太大的突破。我觉得文学创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这种精神在,这种传承就在,特别是有这种基础在,我想肯定会有让我们高兴的一天。希望作者、出版社要很好地消化吸收专家的点评,不断完善作品,让其读起来更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