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特别交代梁威林转告那位律师,李小龙的影片也要借几部。
听说内地要借影片,邵逸夫吃了一惊,不知道是何用意,以为要批判他的电影,显得非常紧张。
邵逸夫的律师朋友安慰他说:“怕什么啊。现在尼克松都到了北京,你为什么不能够以电影为纽带,和北京搞好关系呢?”
最终,邵逸夫接受了这位律师朋友的建议,同意把影片借给内地。其中就有李小龙主演的三部电影:《精武门》《猛龙过江》《唐山大兄》。
影片送到北京后,马上送给毛泽东看。每次来文化部取影片,都由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亲自出马,张玉凤和8341部队的政委等都来过文化部取影片。
文化部有关人士后来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毛主席喜欢不喜欢看香港电影?张玉凤说:喜欢,凡是来了好电影,他往往马上就看。特别看了李小龙主演的影片,看到李小龙打得起劲,一个人一边看,一边鼓掌:“功夫好!打得好!”
那位副部长回忆说,当时,借来其他香港电影,毛泽东一般要看十几天,断断续续地看,每次看几分钟。而李小龙的电影,毛泽东要留下一个月,反复看。
结果,我国在当年(1974年)就引进了李小龙的大片《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
“太精彩了,像过年吃饺子一样”
居住在中南海的第一代中央领导人看电影,分工作片和娱乐片两种。供片单位和影片类别,有电影局的送审片;文化部通过发行的,由中影公司提供的国产片、外国片、香港片;中国电影资料馆购进或交换来的外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及文化动态方面的内部片等等。
当然,西楼地属中南海甲区,警卫级别很高,相关人员出入,必须要持有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签名制作的通行证。但就看电影而言,凡是在甲区内工作、居住的人,不分职务高低,都能在每周三、日这两天晚上的7时30分,到西楼大厅买票看电影,每场票价两角,包括首长、员工及其家属,无一例外。
从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常在西楼大厅看电影的首长有刘少奇、邓小平、李富春、杨尚昆、谭震林、胡乔木、张际春等,特别是前四位,几乎每场必到。
西楼经常会放纪录片,而周恩来则最喜欢纪录片。对于电影,周恩来是以革命家、政治家的眼光来看待的,不仅重视本国的,也重视外国的,而且还切实做到了洋为中用。例如: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登月的影片出来后,周总理很快就在国务院小礼堂,邀请各部部长和有关领导前来观看,并极少有地在放映前讲话,他说:“今天我和几位副总理请大家一起来看这部影片,是要了解现在世界科学技术已发展到了什么水平,看到了他们,也就看到了自己。高级干部当然要抓政治、抓业务,但也要重视国外的先进技术,要不断开阔眼界,增加知识……我们不能长期落后,长期落后是要吃亏的。”
在一段时间里,我国先后引进了美国的《巴顿将军》,日本的《山本五十六》《啊!海军》《大海战》,美日合拍的《虎、虎、虎》以及欧洲和北非国家的一些影片。对于这些反映历史、战争或描写某国现状的片子,周总理在不同场合都十分明确地讲过:“就是要花点钱买进来,因为我们同各国都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看他们一些有价值的纪录片,是我们了解世界简易而直观的办法。”
1974年,第十届足球世界杯结束不久,邓小平听说有一部反映这届世界杯的纪录片叫《世界在你脚下》,于是便打电话到国家体委去找。当时体委值班室的工作人员找到了在足球处工作的陈家亮。
陈家亮找到了影片后,就到钓鱼台北边邓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