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0151118/20151118134020002000.jpg" />
封底配文:顾正主先生是一位军人,一次二等功、八次三等功展现时代军人铮铮铁骨的风范。顾正主先生是一位画家,他的工笔荷作品营造了一个梦幻般的唯美意境,打造了一个象征中国形象、中国价值、中国精神的世界,体现了当代艺术家爱党敬业、建功立业、文韬武略、与时俱进的风采。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春秋,顾正主先生的“荷世界”,赏其“形”,各美其美,和而不同;读其“神”,美美与共,以和为贵,是他生活阅历和生命体验的艺术升华,是他平凡心灵故乡和超凡精神世界的完美再现。
未见其人,先闻其“荷”,都说顾正主先生笔下的荷风格独特、别有洞天。耳听是虚,眼见为实,百闻难得一见,观赏品味顾正主先生的荷作品,会有深陷“桃花源”之感,流连忘返,置身其中就再也走不出来了。这种感觉曾经在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体验过,清华园里那“梵阿铃(小提琴)般的荷塘咏叹调”不知醉倒了多少代人?没想到多年以后,在顾正主先生的“荷世界”里会重温朱自清先生当年“廊桥遗梦”。是啊,顾正主先生的荷境就是一帘超现实的幽梦,更是一个瞬间定格为永恒的意境,不仅渲染了朱自清先生现代散文中字里行间美伦美奂、无与伦比的意境,而且烘托出当代歌曲《荷塘月色》和《蓝莲花》所唱出的恍如隔世、冷艳不凡的艺术氛围。原来,顾正主先生的“荷作”是可以看、可能嗅、可以触、可以听、可以读、可以感的。
荷乡 最难忘的童年
顾正主先生成长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江苏盐城,那个年代家里很穷,食不裹腹、衣不保暖。好在盐城是“鱼米之乡”,儿时的“小正主”常去金沙湖捕鱼抓虾,以弥补口粮的不足。六月时节,金沙湖荷花怒放、一望无际、如诗如画,令小正主如醉如痴、如梦如幻,经常因为贪玩晚归挨父亲的打,但高雅不俗的荷花成为他童年岁月里挥之不去的记忆,不知给他带来多少欢笑。冬天的江南,室内奇冷无比。小正主冻得实在受不了了,便灵机一动,趴在煮饭的大铁锅盖上偷热取暖,不曾想锅里沸水溢出来,把肚皮烫伤了,至今一道长长的疤痕清晰可见。儿时的家乡是贫瘠的,尽管没给小正主带来物质上的富庶,却赋予他精神上的丰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秀色可餐,成为他最美味、最丰盛的精神食粮,点燃小正主学画画的激情,美丽的大自然成为他最早的启蒙老师。没有画纸,小正主就在废报纸上画,在用过稿纸的反面画。当时农村晚上没有照明电,靠煤油灯采光。有一次,他画画贪晚,煤油烧去了一大截儿,结果被省吃俭用的父亲发现了,又把他打了一顿。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八岁开始学画,到十多岁的时候,小正主的画已经远近小有名气了,县文化馆约他去画画,每月能挣七八块钱,总算可以贴补学画画的花销了。在小正主的心里,把自己喜爱的的花鸟鱼虫惟妙惟肖地诉诸笔端是一件多么开心、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1979年冬天,小正主十六岁这一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在他身上“应验”了。当年,盐城征兵,部队征兵领导就住在县文化馆顾正主画室隔壁。一天,这位征兵领导无意中发现了小正主的画作,赞不绝口,当然打听作者是谁,见面竟然是一位翩翩少年。爱才之心引发这位征兵领导招小正主入伍的想法,小正主当然一百个愿意了,要知道当兵在当时不仅可以解决温饱问题,而且是生命中一件人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