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的习俗
咖啡的产地很多。拉丁美洲、非洲一些国家以及印度尼西亚,都盛产咖啡,巴西则有“咖啡王国”之称,它的咖啡出口约占全世界咖啡出口总数的1/3。
但是,咖啡的故乡是在非洲,传入巴西则是1727年的事,当时巴西还是葡属殖民地。由于巴西的气候和雨量适宜咖啡生长,种植面积又广,故以质量优、产量高称誉全球。
咖啡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是因为它不仅解渴、提神、助消化,还含有丰富的咖啡因、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
咖啡的饮法各国不尽相同。
英国是用布袋装咖啡粉,扎好,放在瓦煲内加水煮沸,然后注入杯内饮用。
法国人则以蒸馏方法见长。巴黎咖啡馆之多是举世闻名的。法国人喜欢在咖啡馆消磨时光。
奥地利的维也纳则另创新法,先在杯内放入白糖和奶油,然后冲入热浓咖啡,等到浮起奶油泡沫再饮用,这样饮起来一杯三味。
美国人很实际,将咖啡粉用开水冲或煲后,渣滓沉淀,再用吸管饮用。
阿拉伯咖啡是阿拉伯咖啡豆炒制,加些豆蔻即成。
当然今天最快捷方便的莫过于速溶咖啡,加糖用开水一冲,再放牛奶,搅拌即可饮用。
麦淇淋——人造黄油
麦淇淋,又名人造黄油,它的历史虽短(迄今只有100多年)但却经历非凡。
19世纪末,由于农业不景气,欧洲大陆出现了包括黄油在内的农副产品的严重短缺。当时,法国首当其冲。1862年,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在人民的强烈呼声下,不得不到处张榜,以重金招聘黄油代用品的研制者,并且破天荒地在皇宫里举行了一次别具一格的食品竞赛。一位中年的化学家梅奇?毛里士应聘后,在巴黎西郊的“普利斯”皇家农庄埋头苦干,使用各种动植物油做试验,终于在两年内成功地试制出一种香气浓郁、色泽柔和、十分接近天然黄油的代用品——“麦淇淋”。人造黄油试制成功的消息轰动了整个法国,震撼了欧洲大陆。187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亲自批准把当年7月17日发明麦淇淋的日子定为“麦淇淋”的生日。
100多年来,由于油脂加工科学技术的发展,麦淇淋的质量越来越高,品种越来越多。到60年代初,一种新颖的麦淇淋应运而生。它用多种非饱和油脂制成,营养价值更高。目前,世界上麦淇淋主要生产国有:美国、苏联、德国等。美国生产的麦淇淋主要原料是玉米、棉花籽或大豆油;苏联出口的麦淇淋多数由植物油精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