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杯”由来二说
关于“碰杯”这一礼俗的由来,有几种说法。一种看法认为,饮酒碰杯来自古希腊。古希腊人认为,在饮酒的时候,鼻子能闻酒香,眼睛能看酒色,舌头能尝酒味,唯独耳朵不能感受。于是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他们想出在饮酒前互相碰杯的主意,使耳朵能听到酒杯的清脆响声。久而久之,这种做法逐渐成为一种酒席上的礼节。
但更为令人信服的一种说法是:在古罗马武士“角力”竞赛前,双方先要喝一杯酒,以示相互勉励。但由于酒是事先准备好的,为了证明酒中没有毒药,所以在喝酒时,.决斗双方先把酒相互倒出拌和,然后一饮而尽。这种风俗,后来逐渐变成了今日饮酒碰杯的习惯。
禁酒小史
早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就开始同酗酒行为作斗争了。大学问家亚里士多德和西方医学的奠苦人希波克拉低,就把酗酒称为丧失理智的行为。而到罗马帝国时代,希腊传记作家、哲学家普鲁塔克已指出酗酒对后代的不良影响说:“酒鬼生酒鬼”。
古人严惩酗酒行为。在雅典,曾有一个小公务员醉醺醺地前来上班,因而被处以极刑。在斯巴达,教育的方式颇为奇特:把奴隶们灌得烂醉如泥后,拿他们向斯巴达青年示众,以便使他们认识酗酒的危害性;他们还把当时用以酿制醉人饮料的葡萄树砍光。在古罗马,禁止30岁以下的公民喝酒。在我国,也曾对酗酒者处以死刑。在印度,曾把沸腾的酒浆灌进酒鬼的嘴里。
在俄国,饮酒的历史始于1750年,这里的酗酒率一直比西欧诸国约低一半。19世纪,沙皇政府实行酒类专卖制度,于是自发地发生了反酗酒暴动。到苏维埃国家建立之日,同酗酒行为作斗争已成为社会的最重要任务之一。1919年12月,通过了在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全境禁止酿制、出售酒精和烈性饮料的专门决议。这一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但在卫国战争期间又被破坏了,因为巨大的物质损失、精神创伤和亲人的丧失影响了一些人的精神状态,导致了饮酒率的增长。
禁酒之国
酒在瑞典是被禁止的。这个国家没有酒店,所有的菜坊和饭店,只准在晚餐时供应少量的酒。在家中饮酒,要持“购酒特许证”到指定地点购买,并交纳数量不小的税款。瑞典政府一年的酒税可收1亿多美元。
瑞典的大小城镇,均设有戒酒医院。警察发现醉汉可以随时拘留,交警方医官测验神志,检查血液,若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超过千分之一者,就送戒酒医院进行为期3个月的强迫治疗。若再次酗酒,则送国家开办的“范奴甘姆戒酒院”或教会开设的“库伦岛医院”进行长时间的强迫治疗。
“棺材酒吧”
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市中心,有一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棺材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