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生物钟
不论是植物还是人类,其生命活动的很多方面都会出现周期性变化。不论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的有机体、动物、植物、人体组织、器官和完整的生理功能,均有周期性节律活动,这种生物体内存在的节律称为“生物钟”。人类一生中约有100种生物钟参与调节、控制各种生命功能。各种生物节律的周期长短不等,短则以分秒计,长则以日、周、年计。
早在公元前亚历山大大帝时代的历史学家安得斯蒂尼斯就观察到了许多植物体叶子白天呈水平方向,午夜呈垂直方向。1729年,法国天文学家梅安用含羞草作试验,将其放在无光处可以保持这种昼夜节律。18世纪欧洲一些公园的园丁就常根据花的开放和闭合来确定一天中的具体时间。其后,达尔文等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植物体内有“时钟”。
与此同时,有人对人类的活动节律也进行了研究。联邦德国的马克斯一普朗克研究所在山丘里的“地下舱”中进行了300人次的“隔离”实验。观察和记录结果表明,尽管不知道时间,他们的生活节奏仍在进行。1910年前后,德国医生弗里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斯瓦波达,通过长期观察发现了23天为体力盛衰周期和28天为情绪波动周期。1930年左右奥地利斯布鲁大学教授泰尔其尔,发现了智力周期为33天。
生物钟存在于什么部位呢?不少研究证实,人类生物钟位于被称为“视交叉上核”的结构内,受大脑皮质控制,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作用于各个器官,也有人认为松果体是生物钟机构之一。
生命是可以复制的
70年代末,科学家们成功地孕育了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据此,新优生学者认为,有朝一日遗传工程会被滥用于制造“新的人种”,创造出超级智慧的“复制天才”及超级好战的“复制军队”、具有光合功能的“绿色人类”等“复制生命”。
采用核移植来复制生命,从技术上说是可以成功的。人们预测到21世纪将可以造出“统一化”的人!还会出现制造婴儿的工厂。1962年,英国动物学家盖尔顿成功地进行了蛙细胞核的移植试验,发育出正常的蝌蚪。1978年秋,美国的霍普博士和瑞士的伊尔门博士合作,在瑞士采用核移植方法成功地完成了小鼠的无性繁殖试验,生产出三只真正的无性繁殖小鼠。新优生学者认为,“天才”的细胞核里蕴藏着可贵的基因组合,将来可以通过核移植的方法来“复制”天才。美国D?罗维克声称,他与合作者从1974年秋就开始了从事以人为对象的核移植实验,到1976年已成功地得到了世界上第一个复制婴儿。尽管许多人对D?罗维克的说法表示怀疑,但有迹象表明,生命是可以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