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坛十烈
1、科学家帕利西因说化石是动物的遗体而不是“造物主的游戏”,被“宗教裁判所”判处死刑。
2、比利时生理学家维萨留斯,由于出版了解剖学著作《人体结构》,于1564年被迫去圣地——耶路撒冷作忏悔,归途中遇难。
3、4世纪,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女天文学者伊巴蒂研究天体而被视为妖术,惨遭杀害。
4、塞尔维特在《基督教信仰的复兴》一书中提出血液循环的见解,被烤两个多小时后死去。
5、坚持哥白尼“日心说”的布鲁诺,被投入监狱后于1600年2月17日在罗马鲜花广场烧死。
6、公元前5世纪,希腊学者希帕斯对“万物都是数”的错误命题提出异议,被当作“叛徒”活活抛入大海里。
7、18世纪为证明雷电是放电现象,俄国利赫曼用绝缘的铁杆向天取电,被雷电击死。
8、德国里利塔尔,操纵自制滑翔机,一生进行了2000多次试验飞行,1896年8月12日不幸在滑翔中失事殒命。
9、誉为“国宝”的日本野口英世,不顾高龄,亲身到非洲考察“黄热病”,不幸感染此病身亡。
10、391年,希腊女数学家海帕西娅,坚持传播科学知识,被暴徒施以肉刑,投放火中。
科学社团里的奇葩
法兰西科学院(法国科学院),不愧是科学社团里的一支奇葩。它的前身是17世纪中叶时巴黎的一群哲学家和数学家的“无形学会”。在这个“无形学会”的成员中,有笛卡尔、帕斯卡、伽桑狄和梅森等著名的科学家。他们经常一起聚会,讨论当时的科学问题。后来,他们把聚会移到行政法院的审查官蒙特摩的官邸进行,并把聚会改成定期举行.不久把“无形学会”正式定名为蒙特摩学会。后来,该学会经费拮据,于是向国王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科尔培尔求助。科尔培尔虽说是一名商人,但他深谙科学的发展能直接刺激经济的繁荣,因此极力向路易十四建议成立一个正规的科学院。在科尔培尔的倡议下,1666年12月22日法兰西科学院正式诞生、在皇家图书馆举行了首次成立会议。1699年,学会迁往卢浮宫,改用现今名称。
法兰西科学院与英国皇家学会不一样,它是官办的科研机构,其院士都是专业科学家.并享受国王的津贴。它早期只注重对应用科学的研究,后来在笛卡尔等人的努力下,科学研究才转到理论和哲学方面。它对于17~18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培养并造就了一大批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科学院院士的名额通常是院士130名,通讯院士160名,外籍院士8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