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赋予的最佳“钥匙”
科学幻想影片“未来世界”中,有一组利用人的眼睛来开门的镜头,这种幻想的安全设备今天已变成了现实,它就是一部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开关门,俗称电子锁,人的两只眼睛就是开锁的“钥匙”。
为什么要用眼睛做钥匙呢?这要从电子锁的性能谈起。电子锁是计算机与锁结合的产品,通常用磁性卡片来开启。它比机械锁安全,也更方便。但普通电子锁仍然避免不了机械锁的只认钥匙不认人所造成的失误。要克服这个缺点,电子锁必须准确认识本部门工作人员,而真正有效地制止非本部人员入内。根据这个设想,只要找出某个人能区别于他人的特征,让电子计算机记住,当这个人要进门时,计算机核对无误,就会开锁让其入内。这些特征当然应该从人身上去找.如人的眼睛、面容、指纹、声纹、手指、气味等都是天赋的“钥匙”。
利用眼睛作为电子锁的“钥匙”,是由美国一位眼科医生——罗伯希尔大夫发明的。他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发现每个人眼球底部的微丝血管的排列图案都不相同,这一发现使他研制出了一台“眼球血管类型分析仪”,用来鉴定人的身份。接受分析的人,只要站在仪器前,把眼光在分析仪的目镜上张望一下,仪器就会射出一束低强度的红外光,对眼底血管作环形扫描,即可得出微丝血管的排列图案。
这种分析仪研制成功,立即引起银行家的兴趣。罗伯希尔应银行家的要求将分析仪与银行的自动提存机结合,研制出“眼睛身份鉴定提存机”。预先将存款人的眼底血管图型贮存在电脑里,当他来取款时,只要检查一下眼睛,与原贮存图型核对无误.即可自动付款。实践证明,这种“天赋钥匙”不会丢失,也不能假冒。因而具有安全、准确、迅速、方便的优点。
美国中央情报局将“眼球身份鉴定仪”与自动开关门联用,研制出一种新型电子锁,装在机要部门——例如政府部门的档案库、计算机房、航天中心、兵器库、核屯站、银行的金库的入口处等,不必设门卫,不用出示身份证,就可保证非本部门人员不得入内。
锰结核之谜
1872年,英国海洋探险船“挑战者号”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等深海海底,发现许多马铃薯状的黑色团块,经过科学的研究,发现这是以金属锰为主体的“锰聚集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锰结核。
锰结核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海洋3000~6000米的海底表层。它是海洋里贮存的经济价值很高的海底矿产资源,保守的估计认为总储量达3万亿吨,并且每年以1000万吨的速度增长。仅仅是太平洋底的锰结核中,其锰、镍和钻的总量就相当于陆地总储量的1000倍。锰结核实际上是一种锰和铁的氧化物,并含有镍、钻、铜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中间常常包含有岩石或生物骨骼碎片的核心。锰结核中锰的含量一般为25%~35%,有的矿区可高达36%~57%。镍、铜和钻的储量与品位也都达到了工业开采的要求。
锰结核是怎样形成的呢?西方一些科研机构认为:金属元素通过陆地河水流入,海底热泉、海底火山喷发和海底火成岩等溶解于海水.在氧化性的环境中.锰和铁形成氧化物,并在海水循环和混合作用下,以岩石或骨骼为聚结核